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支气管封堵器(endobronchial blocker,EBB)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100例拟行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完全随机分为EBB组(E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组(D组),每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时间、肺塌陷时间、导管或EBB移位次数、肺隔离效果、气道压及下气道损伤情况. 结果 与D组比较,E组定位时间和肺隔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D组肺塌陷时间分别为(8.5±3.5)、(4.5±2.9) min,套囊移位次数分别为23和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压力显著高于E组,分别为(26±4)、(22±3) cm H20(1 cm H20=0.098 kPa);且其下气道中重度损伤例数也显著高于E组,分别为25和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DLT比较,EBB OLV术中肺萎陷时间长、位置易移动,但气道损伤小,能安全顺利地完成OLV,是满足VATS较好的OLV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维持中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25例和异丙酚组25例。常规诱导后,术中维持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1.min-1持续泵入,据患者生命体征和BIS值调整药物输注速度。记录入室后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2 min(T2)和置入喉罩后3 min(T3)、手术切皮时(T4)、麻醉后30 min(T5)拔出喉罩时(T6)的MAP、HR、BIS,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MAP和HR于T1、T2时显著低于T0时点,在T6时HR显著增快(P<0.05);依托咪酯组于T4时MAP升高,HR增快(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比异丙酚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探讨帕瑞昔布钠减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急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下肢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NS)10 ml;B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NS稀释至10 ml);C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NS稀释至10 ml),术后每12 h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至术后48 h结束。术毕前30 min开始镇痛,配方为芬太尼15 μg/kg 加入NS 100 ml,镇痛模式为负荷剂量5 ml加持续剂量2 ml/h,补救镇痛给药每次0.5 ml,锁定时间为10 min。记录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1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采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β-EP、PGE2;记录术后1、12、24、48 h 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48 h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是否追加使用其它镇痛药和有无严重呼吸循环抑制。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和麻醉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降低,其中C组自控镇痛泵所需按压次数最少、镇痛效果最好(P<0.05)。B、C组血浆PGE2 T2、T3、T4时点均低于A组(P<0.05~P<0.01)。C组T3和T4时点β-EP水平均较A组和B组升高(P<0.05~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增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显著减轻瑞芬太尼麻醉下肢骨折手术后急性痛。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生成、增加内源性β-EP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侯冠峰  高燕春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8,22(9):1793-1795
目的 评价TL-300 Tensymeter系统(TL-300)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CNAP)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Ⅲ 级.麻醉诱导前无菌操作下将动脉导管置入非优势手的桡动脉内行有创血压(IAP)监测,另一侧手臂连接TL-300系统行CNAP监测,稳定5 min后,于稳定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同时记录IAP和CNAP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结果 CNAP与IAP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偏倚分别为(-1.3±8.3)、(-1.6±4.4)、(-0.9±3.9)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值分别为95.2%、91.4%、91.9%.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0.935和0.896,均P<0.001.结论 与IAP监测相比,CNAP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可提供连续、无创、准确的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M)滴鼻对小儿术前焦虑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1-4岁疝气手术小儿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烷麻醉诱导前30min,Ⅱ、Ⅲ组分别予以DM 0.5μg/kg和1μg/kg滴鼻,Ⅰ组滴生理盐水0.4ml对照。连续监测BP、HR、SpO2、PETCO2。观察患儿入室的镇静情绪评分、诱导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患儿的躁动评分。结果Ⅲ组患儿术前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45%vs.10%和15%)(P<0.05)。与Ⅰ组、Ⅱ组比较,Ⅲ组躁动评分和诱导时间明显降低(P<0.01)。三组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应用DM 1μg/kg滴鼻可有效改善小儿术前焦虑情绪,缩短七氟烷麻醉诱导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对不同年龄组小儿脑氧饱和度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探讨小儿脑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90例,ASAⅠ级,按年龄分为3组:1~3岁 为S组(30例);>3~6岁为M组(30例);>6~14岁为L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机械通气维持呼 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mmH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气腹即刻(T1)、气腹后5?min(T2)、 10?min(T3)、气腹结束(T4)、术后5?min(T5)记录患儿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左脑氧饱和度和右脑氧饱和度;计算脑氧饱和度下降最大幅度%ΔrSO2MAX;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即刻的躁动评分。结果 不同时间点脑氧饱和度比较有差异(P?<0.05),与T0、T1、T4、T5比较,S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左脑氧饱和度和右脑氧饱和度下降(P?<0.05);M、L组各时间点脑氧饱和度比较无差异(P?>0.05)。3组左脑氧饱和度和右脑氧饱和度比较无差异(P?>0.05)。与M、L组比较,S组 的躁动评分升高(P?<0.05);%ΔrSO2MAX、躁动评分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且S组中%ΔrSO2MAX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躁动评分与%ΔrSO2MAX无相关性(P?>0.05)。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对1~3岁患儿具有潜在脑氧饱和度下降风险,且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苏醒期躁动与脑氧饱和度的下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