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对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患者的性生活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153例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亚利桑那州性体验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性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手术前性体验得分为(16.24±3.840)分,术后6个月性体验得分为(18.18±4.228)分,术后1年性体验得分为(17.21±4.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年龄、家庭关系、是否离异及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性体验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对性生活造成影响,术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疏导、性知识宣教及CIN科普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应作为术后随访重要内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子(癎)前期及子(癎)围生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子(癎)前期及子(癎)对围生儿的影响,探讨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住我院产科的子(癎)前期及子(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癎)前期及子痫患者的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随孕妇病情加重而升高;随孕周增加,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降低,其中36周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最低,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低.结论: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子(癎)前期及子痫的发病时间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适时终止妊娠可提高围生儿存活率,剖宫产可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早期异位妊娠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位妊娠(EP)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早期EP诊断标志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常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P)外,某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8、-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胎盘蛋白(Glycodel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酸激酶(CK)、CA125等对早期EP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输卵管妊娠中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包块血流动力指数在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壁深度的相关性。方法患者均于术前阴道超声,测包块血流阻力指数(RI)值、收缩期/舒张期(S/D)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βhCG值。光镜观察输卵管标本的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壁深度及细胞形态并分为三级,比较三级之间hCG、RI、S/D值的差异性,分析hCG与RI、hCG与S/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级之间hCG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I、S/D值无显著性差异。随着hCG值的增高,RI和S/D值逐渐下降,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输卵管妊娠中血清hCG值及包块血流动力学指数是两项独立的指标,根据血清hCG及RI、S/D可了解滋养细胞活力及浸润输卵管壁的程度,筛选出适合于保守治疗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因素所致不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研究发现与不孕不育有关的自身免疫性抗体主要有女性的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现阐述了正常生育过程以及该六种免疫性抗体产生及导致不孕机制研究进展,意在对临床中免疫性不孕的诊治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表达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临床预后的高危因素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TEN、p53和Ki-67基因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25、CP2、CA199及唾液酸(SA)等肿瘤标志物,分析各项肿瘤标志物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ER、PR、PTEN、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ER、PR、Ki-67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CA125和CA19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脉管内癌栓CA125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腹水癌细胞CA12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PR表达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Ki-67、CA125、CA199和C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两组中ER、p53、PTEN和S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Ki-67、CA125、CA199和CP2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量河北保定地区汉族已婚正常女性的外阴,为河北保定女性外阴部测量数据提供初步资料.方法 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34例河北保定户籍的已婚汉族女性进行外阴测量,患者年龄18~50岁,每例测量16个指标,对各项测量指标进行统计描述,与近期国内相关文献比较,并与年龄、身高、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细胞凋亡及增殖的角度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0例子宫肌瘤合并正常早孕切除子宫病例和40例输卵管妊娠破裂病例的胚胎植入部位绒毛与蜕膜组织进行研究。常规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DNA缺口原位未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率比值、Ki-67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常规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在输卵管妊娠绒毛与正常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蜕膜细胞在输卵管妊娠发育较正常宫内妊娠为差;输卵管妊娠组织的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中均可检出细胞凋亡,凋亡指数(AI)分别为(10.3±1.4)%,(11.3±2.4)%;而蜕膜组织的细胞凋亡较绒毛少见,AI为(9.8±1.2)%。但三者间细胞凋亡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输卵管组绒毛与蜕膜细胞凋亡均比早孕组少见,尤以合体滋养细胞中的凋亡为主,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的AI分别为(7.3±1.2)%(P<0.05)、(8.1±1.4)%(P<0.05);而蜕膜组织的凋亡较早孕组明显增多,AI高达(38.2%±2.6)%(P<0.01)。早孕组绒毛蜕膜间细胞凋亡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输卵管组蜕膜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绒毛,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绒毛组比早孕组绒毛凋亡较低,而输卵管蜕膜组较早孕组蜕膜凋亡增高,但2种组织细胞凋亡无直线相关关系。正常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的bcl-2/bax比值分别为0.90±0.34,1.02±0.21,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组绒毛和蜕膜组织的bcl-2/bax比值分别为1.05±0.19,0.43±0.2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绒毛与蜕膜细胞增殖显著,增殖指数(PI)分别为(70.7±1.3)%、(90.4±2.2)%;而在输卵管妊娠绒毛增殖显著,PI为(69.9±2.2)%,与早孕绒毛增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蜕膜增值较差,PI(29.4±1.9)%,与早孕蜕膜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cl-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过程中及异位妊娠中参与了绒毛滋养层及蜕膜细胞的凋亡机制,bcl-2和bax蛋白与增殖因子共同在绒毛的发生、发育、胎盘形成和组织结构改建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凋亡参与了异位妊娠破裂的发生,在早孕绒毛与输卵管妊娠绒毛其增殖特性是相似的,绒毛的过度侵袭与其增殖特性无关;从分子水平为输卵管妊娠破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