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沧州市流动人群艾滋病感染者的人群特征,探讨适宜本市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3-2010年6月间沧州市流动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沧州市2003-2010年6月间共报告流动人群HIV感染者63例,3种传播途径均有病例报告,性传播占55.56%(35/63),血液传播占36.51%(23/63);15~49岁青壮年占95.24%(60/63)。结论加强流动人群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提高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意识;促进流动人群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对促进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发现,对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沧州市2008-2012年梅毒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沧州市辖区医疗机构2008-2012年上报的梅毒病例信息.结果 2008-2012年沧州市共报告梅毒2023例,发病率从2008年的2.61/10万上升到2012年的9.87/10万,年均递增39.45%;梅毒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7.06%,但构成比逐年下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9∶1;年龄分布以20~4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县区报告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53.49%,高发职业为农民.结论 近年沧州市梅毒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应根据沧州市流行特征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控制梅毒的流行.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控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沧州市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和特征,评估目前防治对策,明确今后防治工作重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沧州市334例 HIV /AIDS 病例报告资料和个案流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沧州市2003至2013年累计报告 HIV /AIDS 334例,死亡69例,疫情呈快速增长势头,10~24岁年龄组病例各年度构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地区分布广泛,性接触、母婴、血液三种传播途径均有病例报告,但以性途径传播为为主占91.91%(307/334),其中男男性接触途径传播47.90%(160/334),2013年新报告的96例 HIV /AIDS 全部为性接触传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病例占42.52%(142/334),且发现时或1年内死亡病例占11.98%(40/334)。10~24岁青少年、未婚病例所占比率分别达到了23.05%(77/334)和29.64%(99/334),无偿献血人群 HIV 阳性病例也达到了11.08%(37/334)。结论沧州市属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近年来疫情呈快速增长,青少年病例上升势头显著,控制性接触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接触传播病例的发生是当前和今后,沧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评价沧州市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沧州市自2006-2011年底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的病例,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体质量及抗HIV治疗病例的生存率变化,初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抗HIV治疗的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350×106/L的病例所占的比例越大;63例治疗病例2011年底最后一次体重量与开始抗HIV治疗时体重量相比,平均增长1.94 k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从2006年抗病毒治疗开始,治疗病例的存活率逐年升高.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AIDS患者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病例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对在押人员进行艾滋病筛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沧州市2005-2009年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HIV阳性者的资料及各类监管场所的在押人员筛查资料进行汇总统计,采用SAS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沧州市累计筛查检测各类人群704 080例,共检出HIV抗体阳性94例,阳性率0.013%;累计筛查在押人员18073名,检出HIV阳性18例,占受检人数的0.100%。将在押人员与受检人群在万人以上的另外4类人群对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468,P=0.000)。结论沧州市艾滋病疫情以性乱和注射吸毒的流动人口传入为主,以性传播为主要途经在本地扩散。对在押人员进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保护群众、降低干警职业暴露的危险并及早采取防护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沧州市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和特征,评估目前防治对策,明确今后防治工作重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沧州市2003-2011年累计报告的HIV/AIDS病例报告和个案流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沧州市2003-2011年累计报告HIV/AIDS 181例,死亡39例,疫情呈快速增长势头,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地区分布广泛,性接触、母婴、血液3种传播途径均有病例报告,但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占84.53%(153/181),其中男男性接触途径传播28.73%(52/181)。来源于医疗机构的病例占65.33%(49/75),且发现时或1年内死亡病例占28%(21/75)。结论沧州市属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近年来疫情呈快速增长,且已进入发病和死亡高峰,存在多种潜在危险因素。市、县两级领导应提高认识,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同时,要开展积极医疗救治,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沧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感染艾滋病(AIDS)、梅毒等性病知识的认知情况,性行为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对首次到沧州市性病门诊的男性就诊者400名进行行为学调查,同时采血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梅毒检测。结果到沧州市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就诊者以已婚中青年为主,对AIDS知识知晓率为68.5%;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者126人,占34.3%(126/367)。HIV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0.5%;梅毒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1.8%;HCV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3.5%。结论沧州市性病门诊性接收的男性就诊者中有较高比例的性乱史,为感染HIV、梅毒等性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估计沧州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规模,为调整防治策略和公共卫生资源的投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对沧州市部分场所进行调查,估计MSM的数量.结果 2次调查共计捕获MSM 628人,第1次305人,第2次323人,共标记628人,估计活跃在MSM场所的约有3 000人.结论 沧州市MSM占男性人口的比例低于国家水平.但由于MSM人群是传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政府应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某氯碱厂PVC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氯碱厂PVC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调查和评价,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唐山市某氯碱厂为调查对象,对该厂PVC生产工艺过程中各工序进行调查.调查以询问、查阅职业卫生档案和现场检测相结合方法.了解PVC生产的工艺流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产品和副产品,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了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开展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PVC生产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调查发现,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电石粉尘和聚氯乙烯粉尘,电石粉尘来自于电石破碎工序,细破工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为2.9.超过了容许的最大超标倍数2.5.聚氯乙烯粉尘存在于PVC仓库和PVC包装工序,粉尘浓度均未超标;生产性噪声存在于烧碱车间、氯乙烯车间、聚合车间和水汽车间的13个工序,对接触噪声超过80 dB(A)的工种计算8 h等效A声级,破碎工序清扫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87 dB(A),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生产性毒物主要有氯乙烯、氯气、氯化氢、硫化氢、磷化氢、硫酸、二氯乙烷和氯化汞,这些生产性毒物在作业环境中的浓度均未超标.[结论]PVC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和生产性有毒物质.该厂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其他聚氯乙烯项目相比,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死亡的3例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3例病例均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确证HIV抗体阳性时间较晚,未参加免费抗病毒治疗。结论大力开展重点人群宣传干预及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对病人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以延长病人预期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