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裂霉素致化学性膀胱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因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Ⅱ级.术后第10天开始定期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丝裂霉素针40 mg加生理盐水40 ml),每周1次,共7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的理想术式。方法:采用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Madigan术)。结果:Madigan手术术中视野暴露良好,操作准确,简易,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随访8~30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本术式是治疗BPH较为理想的开放术式。  相似文献   
3.
我所自1980年12月至1982年12月,共收治矽肺病人89人次,从中筛选单纯矽肺患者35例,运用中药及伍用“抗矽——14”住院系统观察治疗半年,疗效尚满意,兹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分析总结21例膀胱白斑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鳞状上皮角化。结论:对反复出现尿路刺激征,且药物治疗疗效较差者,应及时行膀胱镜检查,病灶活检为早期发现和诊断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治疗应首选病灶电切、电灼术。  相似文献   
5.
唐兵  吴佳妮  高光霞  向娟  靳琳  雍雪飞 《西部医学》2012,24(6):1112-1114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具有颅内高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静组各30例,对比观察早期持续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的影响。结果镇静组躁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命体征、颅内压及并发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持续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能减少血压的波动,控制颅内压的增高,减轻脑水肿,减少脑损害,同时可防止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灭吐灵(甲氧氛普胺)是儿科常用药物.用于止吐.近四年来我们发现由灭吐灵所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1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7个月~3岁.其中7个月~1岁8例;~2岁5例;~3岁2例.灭吐灵用量1~10mg小等.用药后出现症状时间10~40min.用药后临床表现:突然斜颈13例,顿强直2例,面色苍白5例,出汗6例,双眼凝视8例,肌张力增强IO例,双手震颤2例,不自主运动2例.给予维生素C、654-2后,).L状很快缓解.2讨论小儿呕吐是儿科常见症状,灭吐员是常用止吐药物.灭吐灵主要系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此外尚能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血必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130例AECOP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g/kg单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与分次给药(400mg/kg连用5天)两种给药方法治疗儿童川崎病疗效。方法:对比急性期症状与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及随访半年内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以此作为临床判断指标。结果:川崎病发病5~7天内单剂给予IVIG2g/kg治疗能迅速控制急性期炎症,并能有效防止CAD的发生。结论:单剂2g/kg IVIG治疗川崎病与分次给药400mg/kg连用5天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因此推荐2g/kg IVIG作为川崎病首选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并发嗜酸性膀胱炎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癌并发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认识并给予及时治疗。方法对膀胱癌并发嗜酸性膀胱炎2例进行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对其特点给予总结。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切片均为嗜酸性膀胱炎。术后随防6个月,肉眼血尿消失,膀胱镜检查未见癌肿及肿瘤样变。结论膀胱癌并发嗜酸性膀胱炎临床少见,膀胱镜检查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步骤,治疗方法以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及去除可能的病因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丙酮酸乙酯(EP)对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高迁移率运动蛋白族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构建采用CLP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开腹,但不结扎穿孔)、脓毒症组(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HMGB1组(在假手术组基础上应用HMGB1)、脓毒症+HMGB1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应用HMGB1)、脓毒症+EP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应用EP),每组均为8只。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脑组织标本,行尼氏染色以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海马区HMG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相比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假手术+HMGB1组、脓毒症+HMGB1组及脓毒症+EP组逃避潜伏期延长,游泳距离增加(P 0. 05);相比脓毒症组,脓毒症+HMGB1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 0. 05),脓毒症+EP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缩短(P 0. 05)。尼氏染色结果可见假手术组海马区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紧密整齐,轮廓清晰可见;其余四组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少,局部结构不清,细胞体皱缩肿胀、深染。相比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假手术+HMGB1组、脓毒症+HMGB1组及脓毒症+EP组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 0. 05);相比脓毒症组,脓毒症+HMGB1组HMGB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 0. 05),假手术+HMGB1组、脓毒症+EP组HMGB1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 0. 05),且脓毒症+EP组更为显著。结论 EP可有效减轻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脑屏障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