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孙海东  马程  刘军  储君  杨剑  邢惠芝  沈宏 《中国医药》2012,7(9):1128-1130
目的 通过建立大肠癌SW62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T细胞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蛋白1( Tiam1)封闭载体在动物体内的治疗作用.方法 构建编码一条短发夹RNA的Tiam1质粒表达封闭载体,并用之转染SW620细胞;应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技术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将皮下接种SW620细胞的裸鼠分为3组,每组8只,在接种后第2周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HK错配链(HK组)和Tiam1封闭载体(Tiam1组).第16天处死各组裸鼠,取出移植瘤移重.结果 通过DNA测序证实封闭载体构建成功.SW620细胞经Tiam1封闭载体转染后,细胞核可见凋亡小体.对照组平均移植瘤重量(2.84±0.27)g,HK组(2.89±0.18)g,Tiam1组(1.47±0.20)g,Tiam1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K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构建的Tiam1封闭载体能有效抑制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两慢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一体化门诊,为慢病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医防融合智慧化健康管理服务,是近年来浙江省提出的要求。自2021年1月起,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杭州市卫生健康委支持下,探索大数据赋能的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医防融合诊疗管理新模式,通过设立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推动杭州市区域内医疗健康大数据治理,搭建慢性病医防融合数智化平台等策略,优化了医疗机构内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路径,以推进医护人员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管理人员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胰胆舒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和南开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U与生理盐水250mL混合,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胰胆舒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各生化指标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水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淀粉酶(AMS)、血清脂肪酶(LPS)、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而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胆舒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各生化指标,缓解炎性反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程乘  周秀凤  戴文芸 《浙江医学》2014,(6):520-521,540
高血压病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人群健康危害极大[1].慢性病防治的实践证明,依托社区开展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1-2]是弥漫存在于两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为主要区域的特殊气道炎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我国近些年来已有陆续报道,说明我国DPB并非少见病例.现对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3例DPB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DPB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生肌膏联合德莫林治疗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 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2 个月后于大鼠后足背部按Wagner 分级3 级标准制备烫伤溃疡模型.20 只制模后尾静脉血糖>16 mmol/L 的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 只,两组在治疗的前3d 均给予生肌膏,实验组5d 后改用德莫林.治疗3、7、11 、15 d 测量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溃疡面积(cm2)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明显减小的趋势,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3d 、7d 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0.540±0.035 比0.559±0.013,7d:0.460±0.018 比0.439±0.035,均P>0.05)治疗11 d 、15 d 实验组较对照组缩小更显著(11 d:0.350±0.035 比0.380±0.025,15 d:0.240±0.025 比010±0.026,P<0.05 和P<0.01).结论 在溃疡后期联合应用生肌膏和德莫林对加快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东  杨剑  储君  马程  张宁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4):256-257,29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全部行彩色多普勒MRCP检查,其中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主动中转开腹手术,6例因胆总管结石术前行ERCP术,逆行法胆囊切除术34例,全部行胆囊窝引流,无1例被动中转开腹,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胆瘘,5天后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术前正确评估手术难度、逆行胆囊切除、主动中转开腹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过程中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急性创伤性脾破裂病例。根据术前超声多普勒及cT共同评估腹腔游离液体不大于300ml,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收缩压〉90mmHg(1mmHg=0.1333kPa)]的9例作为腹腔镜组,并选择同期开腹手术17例作为开腹组。采用成组资料f检验(或f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及死亡。腹腔镜治疗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2.65±0.22)d较开腹手术组(3.63±0.37)d缩短(P〈0.01);腹腔镜治疗后患者术后切口生长良好,较开腹手术组(47.05%,8/17)低(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41.67±6.61)min要长于开腹组(78.52±8.43)min,有显著差别(P〈0.01)。而腹腔镜组住院时间(6.22±0.67)d明显短于开腹组(9.23±1.82)d(e〈0.01)。【结论】正确评估损伤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治疗急性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副作用较小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iRNA-126与乙肝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10至2019-10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巴塞罗那分期为Ⅰ-Ⅱa期乙肝相关HCC患者183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183例作为对照组。使用PCR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中miRNA-126表达水平。对HCC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的HE染色和CD34-PAS双重染色,分析患者VM阳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VM的ROC曲线。结果 HCC患者较对照组血清miRNA-126表达降低。HCC患者中VM阳性74例,VM阴性109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NA-126低表达(P=0.008),肿瘤大小(P=0.001),AFP升高(P=0.000)与发生VM相关。miRNA-126对VM阳性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其AUC=0.869(95%CI:0.815-0.924)。结论 miRNA-126低表达与乙肝HCC患者发生VM相关,miRNA-126可作为潜在判断VM的无创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远程医疗是运用现代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音频设备,通过数据、语音、视频和图像资料等进行远程传送和联络,实现专家与病人、城市与农村、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以及健康教育咨询的异地“面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