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腹腔源性感染及多发感染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4例术后晚期感染者均为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1例患者为多发腹腔内脓肿,1例患者为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均合并颅内感染。经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后期行二次分流手术,疗效满意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4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尤其腹腔源性感染临床相对少见,并常合并颅内感染。其治疗过程复杂,持续引流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术后不同的血压控制水平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368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围术期血压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依据术后血压控制水平,把368例患者分为A、B两组,控制A组术后血压较术前降低10%左右,控制B组术后血压较术前降低20%左右。结果 B组患者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CHS)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部血肿、脑梗、神经损伤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术后将血压控制在术前水平的80%是安全的,其对脑梗、脑出血、颈部血肿、神经损伤的发生无显著影响,但是可明显降低CEA术后CH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i NPH)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步态不稳、认知障碍、尿失禁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脑脊液腰穿压力正常的进行性发展的临床综合征。合适的分流手术后i NPH患者可有良好的预后。手术方式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最为常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经充分评估后诊断为i NPH的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PG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5例腹膜后PGL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功能性PGL患者较非功能性PGL患者入院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0 mmHg比140 mmHg, Z=-4.807, P<0.001;100 mmHg比82 mmHg, Z=-4.495, P<0.001), 术中更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χ2=8.188, P=0.004)。6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1例行下腔静脉离断, 其余患者无重要血管重建。术后共随访62例患者, 因病情进展死亡4例, 5年生存率为92%。G3级肿瘤和肿瘤远处转移患者预后更差(χ2=4.259, P=0.039;χ2=13.061, P<0.001)。肿瘤直径和肿瘤功能状态与患者预后无关(χ2=0.519, P=0.472;χ2=0.010, P=0.920)。结论腹膜后PGL较少见, 部分可累及腹部大血管;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预后较好;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和G3级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特点以及对疗效的影响,并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000-01-01—2017-06-01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统计病例的疾病诊断、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治疗方式和疗效的临床资料;2)按是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分为血液系统疾病组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疗效和病死率;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按既往接受治疗的方式分为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以及病死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33例,其中同时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5例。1)与非血液系统疾病组相比,血液系统疾病组的男性比例低(P0.01);平均年龄轻(P0.01);治疗有效率低(P0.001)和病死率高(P0.001);2)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手术治疗相对保守治疗有效率高(78.9%对31.3%,P0.01)和病死率低(15.8%对50.0%,P0.05)。结论 1)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轻、男性比例低的特点;2)血液系统疾病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危险因素;3)当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时,应积极准备,尽量减少血液系统疾病的影响,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情进展极快,后期并发症多,治疗颇为复杂,病死率高。对于颅脑损伤合并冠心病支架术后长期服用双抗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密切监测血小板聚集试验以平衡预防出血与心脏事件之间的矛盾极为关键。现报告动态监测血小板功能应用于急诊颅脑手术合并心脏支架术后患者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信号通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基质重构调控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实验对AngⅡ和MFG-E8浓度进行筛选,根据实验需求在AngⅡ和MFG-E8浓度筛选实验中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DPBS)...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来源的外排体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成人脂肪MSCs,通过超滤法提取外排体。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PBS对照组,MSC治疗组,exosomes治疗组。于TBI建模24 h后,治疗组分别沿损伤边缘区局部注射,PBS 30μL,MSC 2×10~5个细胞/只,exosomes 25μg总蛋白量/只,总体积30μL。在建模前和TBI后1、3、7、10、13、16和30 d测试所有大鼠的m NSS评分和前肢踩空试验。3和7d处死大鼠,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30 d处死大鼠,tunel-neun双标免疫荧光检测TBI后神经元凋亡。结果外排体的治疗显著促进TBI后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与MSC治疗效果相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TBI后急性炎性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结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排体促进脑外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将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更安全的TBI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