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06—2006-01榆林市中医院施行了保留子宫动脉及部分子宫内膜的手术(保留组)32例,年龄33~50岁,平均41.7±2.1岁,其中子宫肌瘤16例,子宫腺肌病9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例,并取同期次全子宫切除术(次切组)30例作对照,两组在年龄,病种,盆腔粘连等方面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 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 (8±3 )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 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伴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约3%,常由颅中窝骨折和乳突部的骨折引起。其临床表现为面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偏向健侧,部分患者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等症状。因治疗方法掌握不多和治疗时机选择不当,常导致以上症状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6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进展期胃癌的术中与术后热化疗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内温热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为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中和术后第3、6、9天腹腔内温热化疗的治疗,对照组为随机选择的同期胃癌手术患者30例,未进行术中及术后的腹腔温热化疗。观察2组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随访1、2、3年的生存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及术后早期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其近期疗效肯定,可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一位82岁的离休老人。有着5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用装裱诠释着生命的真谛,用无数的画卷展示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夕阳”美景。他,就是山东省郯城县老年大学学员吴福美。 党的十六大前夕,郯城县老年大学书法绘画展正在举行,展厅内墨香飘逸,画悬四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步履  相似文献   
6.
胎儿全身动脉和头颈部静脉联合铸型标本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血管铸型是将全身血管全部显示出来.由于全身血管分布广泛,各部血管距灌注点的距离不同,所需灌注的压力也不一样,不同部位对灌注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而胎儿血管又具有管径小、弹性差、管壁肌层发育不完善的特点,因此胎儿的全身血管铸型很难完成,目前对于胎儿全身血管铸型国内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近年已成功运用明胶[1-2]、羧甲基纤维素[3-4]、管道铸型剂[5-6]等,作血管造影剂氧化铅载体进行血管灌注,CT机下无间距连续扫描获得标本图片,结合计算机软件SSPS11.0, Photoshop CS2, DicomWorks 1.3.5, 3D-doctor以及GEHC Microviewer,对人体血管进行3D可视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和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我国由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至今的高校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应对乏力,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大学生普通疾病治疗水平低,重大疾病和伤害则无力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小腿进行血管铸型后解剖,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及与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腓肠神经位置恒定,为多源性血供,且呈节段性分布。腓肠神经在行走全程中,上段有腘窝中间动脉伴行,其直径为(0.06±0.01)cm,并有腓肠肌的肌皮穿支与之吻合;下段有腓肠中间浅动脉伴行供血,其直径为(0.04±0.01)cm,并有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形成了纵行皮神经滋养血管网,在营养神经的同时,还发出小分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在外踝尖上方3-7cm范围内,腓动脉穿支数量为2-4支(平均为3支),直径为0.02-0.10cm,一般0.06cm以上的穿支总能找到1条,该穿支血管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血供较好的特点,可以设计腓动脉穿支为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在不牺牲下肢主干血管的情况下,主要应用于小腿中下1/3段、踝周及足部等处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马玉祥 《大家健康》2013,(14):116-117
目的:探讨综合外治疗法对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和体会。方法:选择跟痛症患者96例(106足)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一般治疗、中药熏洗和压痛点注射等综合疗法,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综合外疗法治疗跟痛症的总有效率为96.22%。结论:综合外疗法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