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总结我科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下肢DVT患者275例,患肢294条.男134例,女141例,年龄14~92岁,平均(50.76±16.43)岁.单侧下肢DVT 256例(左侧159例,右侧97例),19例为双下肢DVT(其中有8例是仅一侧肢体有临床表现); 属混合型194条,中央型74条,周围型26条.行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造影检查了解血栓部位及范围; 对怀疑有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者行肺部增强CT扫描.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祛聚、梯度压力静脉弹力袜以及对症处理.对反复发生PE、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需要手术取栓、下肢静脉存在悬浮游离血栓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对发生股青肿患者行手术取栓.疗效评价 住院期间观察症状变化,监测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 对随访患者行CEAP(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临床表现分级、功能障碍评分(venous disability score, VDS).结果 本组DVT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活动受限史、2周以内有手术史、恶性肿瘤及外伤史.本组患肢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肿胀、疼痛、皮温增高、皮肤暗红、浅静脉迂曲等.并发症 PE 9例,股青肿2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例.275例中2例行手术取栓,25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本组患者症状经治疗后1~5 d开始缓解,出院时膝关节上、下周径较入院时明显缩小(P<0.05).随访时间6个月~3年,195例(70.9%)的201条(68.4%)患肢获得随访,患肢CEAP分级 C0级78条,C1级53条,C2级16条,C3级20条,C4级15条,C5级11条,C6级8条; VDS评分 0分77例,1分66例,2分33例,3分19例.结论 下肢DVT的诊断中应注意对危险因素以及无症状的DVT的搜寻; 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在早期如发生股青肿应及时手术治疗; 有选择地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可防止PE的发生; 后期应根据病情特点确定治疗方案和疗程.  相似文献   
2.
知母皂苷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对D 半乳糖所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和各项衰老指标的对抗作用 ,以期探讨知母皂苷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以D 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 ,以其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肝脑丙二醛 (MDA)和脂褐素 (LF)的含量、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氢酶 (GSH PX)、红细胞过氧化氢酶 (CAT)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力、脑中谷氨酸水平为指标 ,全面考察知母皂苷的抗衰老作用。结果知母皂苷 (10 0、2 0 0、4 0 0mg·kg-1,ip) ,能对抗连续 6周给予 5 0g·L-1D 半乳糖 (0 0 2 5mL·g-1)所致小鼠脑组织中LPO、LF含量的升高 ;提高全血GSH PX、红细胞CAT和脑中SOD的活力 ;对抗小鼠体质量、脾脏及胸腺指数下降。结论知母皂苷能有效地对抗D 半乳糖所致的小鼠多项衰老指标的出现 ,促进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儿消食片遗传毒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进行小儿消食片遗传毒性研究。结果 3个试验结果均判定为阴性。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小儿消食片未发现潜在的遗传毒性,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 通过检测胃酸分泌量、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抑制率、血清胃泌素水平等指标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全面评价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的作用。结果 左旋泮托拉唑钠 (0.9、1.8、3.6 mg/kg, i.v.) 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胃酸分泌量和血清胃泌素水平, 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溃疡程度, 减轻胃粘膜的组织病理学病变。结论 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X)是目前解决供肝短缺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LDLTX术中为保证移植肝有良好的静脉流出道,许多情况下需用血管移植物重建移植肝的部分肝段静脉;20世纪70至80年代就有同种异体动脉移植物在肝移植中使用的报道,主要用于尸体供肝的动脉重建,随后血管移植物越来越多地用于肝移植的血管重建,同时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1-4].我中心在一部分活体肝移植的肝静脉重建中采用了冷藏保存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物,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供体在切肝术后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施行50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中,52例供体有4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其余供体乙肝标志物全为阴性.有2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接受左半肝切除,其余50例供体均接受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比较术前HBcAb阳性和阴性两组供体肝功能指标,动态观察术后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情况、残肝再生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供体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残肝再生速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标志物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无变化.结论 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的健康成人作为活体肝移植供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间活体肝移植(adult-to-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A-A LDLT)肝动脉重建并发症的预防经验。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127例A-A LDLT临床资料,分析肝动脉重建并发症的预防。131例供体中(移植右半肝127例,移植左半肝4例),男69例,女62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127例受体中男109例,女18例;年龄18~64岁,平均41.9岁。62例供体右肝动脉与受体右肝动脉吻合,34例与受体肝固有动脉吻合,7例与受体左肝动脉吻合,6例与受体肝总动脉吻合,8例与受体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副右肝动脉吻合,5例与受体肝总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间搭桥,2例受体腹主动脉与供体右肝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3例用尸体冷冻保存髂血管行受体腹主动脉与供体右肝动脉搭桥。结果术后1、7d,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6%),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肾下腹主动脉至供体右肝动脉搭桥术后痊愈;1例于术后46d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术后及随访期未发现肝动脉狭窄、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无与肝动脉并发症有关的死亡患者。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67个月,术后1、2、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82.2%、64.7%和59.2%。结论供、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受体肝动脉病理改变,以及肝动脉血管吻合技术是肝动脉重建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连续口服给予叶下珠提取物对SD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 叶下珠提取物4.0、1.3、0.4 g·kg-1(高、中、低剂量)连续灌胃给药26wk,分别于给药13wk、给药26wk及停药后6wk时取部分大鼠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高剂量组大鼠皮毛无光泽,精神萎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在给药26wk时导致大鼠血液WBC、NE%、ALT、AST、CR明显升高,LY%、PLT、ALB明显降低(P<0.05或P<0.01),停药后6wk时,除NE%、LY%之外,其他指标均恢复正常.高剂量组的大鼠肝脏、肾脏组织出现可逆性病变,中剂量组的大鼠肾脏组织出现可逆性病变.结论 长期大剂量给予叶下珠提取物,可导致SD大鼠出现肝脏和肾脏功能以及病理组织学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超急性排斥反应克服后,异种移植物将面临血管性和细胞性排斥。血管内皮是免疫排斥的主要场所,异种移植免疫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以及其携带的αGal在超急性排斥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尚少。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以同种异体MLR为对照,对异种(内江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混合反应和内江猪血管内皮细胞(PAEC)人PBLC混合反应进行研究,同时考察α半乳糖基酶消化后PAEC对人PBLC的刺激性。结果表明:异种MLR增殖较相应的同种异体MLR弱,可能与在异种周围淋巴细胞MLR中以间接呈递为主有关;PAEC作为刺激细胞的MLR增殖极强,可能与PAEC本身是抗原呈递细胞且抗原呈递以直接呈递为主有关;αGal引起增殖,可能与其在体内数量多、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可成为全抗原有关,提示该抗原可能也是超急性排斥后排斥反应的靶抗原;去除PAEC表面αGal后,仍可诱发人T细胞反应,提示可能还存在其它超急性排斥后抗原。  相似文献   
10.
改进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并改进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施行了16例成人间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手术中改进了技术,包括右肝静脉重建、肝中静脉分支搭桥、肝动脉搭桥及胆道吻合等。结果所有供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移植肝与受者重量比(GRWR)为0.72%~1.24%,其中9例〈1.0%,2例〈0.8%。手术除了采用移植肝的右肝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外,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5例取自体大隐静脉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间搭桥,保证了右肝流出道通畅。最早手术的2例受者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另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后阶段手术的14例受者均未发生小肝综合征;发生并发症5例,分别为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栓塞、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1例再次肝移植后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结论活体供肝移植中采用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重建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发生小肝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