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生长发育在视力减退影响因素方面的意义,1985年7月调查了伊金霍洛旗所在地半农半牧区蒙汉杂居的中小学生。该地平均海拔1350米左右,群众生活水平中等,所查2660名中小学生全部出生于本地,均系在校学生,年龄在7—18岁之间。各学校设备中等,教室多为砖木结构,采光基本符合要求。一、检查方法视力测定采用国际标准远视力表。定时、定点、定人测定双眼(?)眼况力。0.9及其以下为视力减退。身长、体重、胸围、坐高均以国家体委科研所生产的“身长体重”和“身长坐高计”按际准方法测量所得。在形态方面以 Ro-hrer、Vervaeck 和 Peldisi 指数为评价机体体形、身体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糖腹透液(4.25%)对大鼠二代腹膜间皮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几丁糖(chitosan)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第2代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RPMC)(经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鉴定),随机分为4组(n=4),A组即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培养;B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C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几丁糖1.2 mg/L;D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几丁糖0.4 mg/L.培养24 h收集细胞提取RNA,48 h收集细胞提取蛋白,RT-PCR检测腹膜间皮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RPMC经高糖腹透液(4.25%)刺激后,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升,与0 h比较,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于24、48 h时达到高峰, 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时,几丁糖使TGF-β1 mRNA的表达下降明显(P<0.05),B组分别为A组的2.51倍、C组的2.13倍、D组的1.68倍,D组为C组的1.26倍且抑制程度与几丁糖浓度呈正相关(r=0.948, P<0.01).48 h时,几丁糖使TGF-β1的蛋白水平下降明显,B组分别为A组的1.85倍、C组的1.52倍、D组的1.24倍,D组为C组的1.23倍.C、D两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制程度与几丁糖浓度呈正相关(r=0.831, P<0.05).结论 ①高糖腹透液可刺激RPMC 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②几丁糖可抑制腹膜纤维化的中枢性因子TGF-β1表达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左旋肉碱(可益能)对腹膜透析病人血浆肉碱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明显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症状伴或不伴贫血的慢性腹膜透析患者38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9例无肌肉症状伴或不伴贫血的慢性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浆肉碱水平情况,静脉给予可益能15mg/kg,隔日1次,应用24周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肌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浆游离肉碱(F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酯酰肉碱(AC)与游离肉碱比值则相反;给予可益能静脉注射24周后,实验组血浆总肉碱(TC)、FC、AC较治疗前增加,AC/FC值下降,患者肌肉酸痛症状得到改善,上肢握力增加,贫血者血红蛋白(Hb)水平增高,促红素(rHuEPO)用量减少;静脉应用可益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脂代谢无影响。结论给予可益能静脉应用可以纠正腹膜透析患者肉碱缺乏所引起的相关症状,改善贫血,增加患者肌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ng Ⅱ对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的影响,及二代腹膜间皮细胞经黄芪注射液(Astragelus,AGI)预处理后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至二代,静止24 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Ang Ⅱ(10-7mol/L)组(B组),Ang Ⅱ+AGI(2 g/ml)组(C组),Ang Ⅱ+AGI(1 g/ml)组(D组).B组:用Ang Ⅱ(10-7mol/L)体外刺激RPMCs,检测0、2、4、8、12、24 h基因水平的变化.C组和D组:分别用AGI(2g/ml)、AGI(1g/ml)预处理后,再行Ang Ⅱ(10-7 mol/L)体外刺激RPMCs,基因水平在4 h,蛋白水平在24 h观察以上各组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Ang Ⅱ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PAI-1 mRNA表达上调,从2h开始,持续至12h,以4 h为高峰,为0 h的3.51±0.18倍(P<0.05),Ang Ⅱ可诱导腹膜间皮细胞中PAI-1蛋白表达上调,以24 h为高峰,为0 h的1.69±0.16倍(P<0.05).②AGI预处理后可显著阻断这种上调.4 h时AGI使PAI-1的mRNA下降了39.43%(C组),37.28%(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AGI使PAI-1的蛋白水平下降了29.41%(C组),24.12%(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AGI对PAI-1的mRNA和蛋白的抑制程度依赖于AGI浓度,即C组与D组比较(P>0.05).结论:AGI可通过抑制PAI-1的表达,减少腹膜间皮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来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麻疹疫苗在我区自1965年使用以来,由于疫苗使用的毒株不同、保存、运输降低疫苗的抗体滴度,以及接种程序的变动致使人群的免疫水平受到直接影响。我们近年来使用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减毒活疫苗,运送系由生产所保温装箱直接运至盟所在地,然后由盟送到我旗,旗卫生防疫站分别派出接种队用保温瓶带到各公社卫生院组织接种。总之,我们使用的疫苗从出院到接种到人体,约为7—10天,接种程序按内蒙规定为6月、6岁、12岁三次接种,但执行过程中多数不严格。我们这次调查的九个公社的基本情况除上述外,1980—1981年间接种率平均为46.76%,疫苗使用前(1965年)  相似文献   
6.
自麻疹疫苗在我国大面积接种以来,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为探讨偏远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牧区、山区在开展计划免疫以后,麻疹发病和流行以及今后发展趋势。我们在过去研究和防治的基础上,从人群血清学应答方面进行了检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很薄[1],毛细血管密布在皮肤浅层,局部防御功能差,如果出生后皮肤处理不当,致使皮肤有些微小的损伤,尤其在羊水早破的情况下,极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发生皮肤感染,临床以新生儿脓殖疮多见一”。它的发病大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致。我科自1990年以前对新生儿皮肤感染轻者用野菊花水擦洗,6次/日,平均用药后2~3日才能治愈,重者除用野菊花水擦洗外,同时给予肌注青霉素10万U,2次/日,一般3~4日感染得以控制。自1990~1992年,我们研制出新庆擦剂用于新生儿皮肤感染,经临床3年…  相似文献   
8.
伊金霍洛族卫生防疫站于1980年6月先后对该旗三个公社2483名地甲病患者作碘化核挑油注射进行治疗,该药为武汉第四制药厂生产,含碘量重量比为24—28%(相当于每毫升含碘300毫克),用量15岁以下儿童每人每次1.0毫升,15岁以上每人每次1.5毫升,每人均注射一次。注射后1年和1.5年时分别观察一次疗效。二者共观察1700例,722例治愈,治愈率为42.47%,186例有效,有效率为10.94%,总有效率为63.41%。无效者750例(45.88%),其中有12例腺肿增大。疗后1年的有效率为531/1083(48.76%),疗后1.5年的有效率为379/611(61.70%),这说明注射后一年仍继续起治疗作用。在各种临床型中疗效以弥漫型最好为805/1445(55.33%)、其次为混合型47/95(49.47%),结节型较差56/15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米替林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阿米替林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α-硫辛酸。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临床缓解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前者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两种药物联合的方法比单纯采用一种药物的效果更佳,患者满意度更高,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