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单肺通气麻醉是麻醉学领域里一个比较特殊的麻醉方法。为了让一侧全肺萎陷,给外科手术一个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更要保证充足的通气和供氧。单肺通气技术常用有两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研究表明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的应用各有利弊[1]。现将双腔支气管和支气管阻塞管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双腔管双腔支气管插管常用于开胸手术麻醉,为手术者提供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单肺通气(OLV)主要通过双腔管或支气管阻塞管技术来实现。双腔管的外径粗而有效管腔小,对位困难、气道压力高,可供选择的型号较少[1]。支气管阻塞管价格昂贵,术中导管易移位[2]。Foley管是用于体腔引流的一种导管,临床没有使用Foley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进行肺隔离的报道。本研究拟评价OLV时应用Foley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气道管理的效果,为OLV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0.7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吗啡用于剖宫产手术最佳配伍方案。方法 180例ASAⅠ~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0.75%的布比卡因1.1 ml+6μg舒芬太尼(脑脊液稀释至2.2 ml)鞘内注射,B组:0.75%的布比卡因1.1 ml+0.3 mg吗啡(脑脊液稀释至2.2 ml)鞘内注射,C组用0.75%的布比卡因1.1 ml+6μg舒芬太尼(脑脊液稀释至2.2ml)鞘内注射+硬膜外2 mg吗啡(0.9%的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于关腹前注入硬膜外腔)。观察3组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术后2、4、6、12、24、36、48 h的视觉模拟镇痛法(VAS)。结果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A组较B、C组有效镇痛持续时间短(P〈0.05)。A、B、C三组的B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较A、C组发生率高(P〈0.05)。结论 0.7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联合吗啡硬膜外注射的镇痛作用时间长,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舒芬太尼用于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160例ASAⅠ~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4组(每组4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A组)用0.75%的布比卡因1.1 ml(8.25 mg);舒芬太尼依据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剂量不同分为B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5~85岁,BMI 19~25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每组30例。两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C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每侧20 ml;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kg,每侧20 ml。术后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吗啡50 mg稀释至50 ml)作为补救镇痛,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5 min,无背景输注。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3 d进行40项恢复质量(QoR-40)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后3 d QoR-40量表评分中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及总评分明显升高,PSQI评分和吗啡消耗量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有效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睡眠及恢复质量,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