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UAE治疗后妊娠及分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治疗(UAE)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及结局,探讨该治疗方法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所完成的252例因子宫腺肌病行UAE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了解治疗后妊娠情况及结局。结果:①252例患者中有13例共16次妊娠,均为自然受孕。受孕时间为术后3~43个月,平均为13个月。②没有生育要求的208例患者中,有4例(4次)意外受孕:2例(2次)药物流产,2例(2次)行人工流产术。其中1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取其绒毛组织作染色体检查正常。③有生育要求的44例患者中有9例12次妊娠(妊娠2次者1例,妊娠3次者1例),受孕率为27.3%(12/44)。其中足月顺产分娩3例,足月要求剖宫产和术中切除子宫1例,因胎膜早破早产要求行剖宫产1例,此5例均未发生产后出血,新生儿常规体格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自然流产4例(4次),均为孕4个月内胚胎停止发育。目前正在妊娠中患者1例,该患者行血液唐氏综合征筛查风险值为1/780,B超符合孕周,发育良好。结论:子宫腺肌病UAE治疗后可以正常受孕和分娩,但可能存在流产和早产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或早期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2005年6月采用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1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3例,Ⅱ型8例,Ⅲ型6例,Ⅳ型4例,术前经拍片、三维螺旋CT重建、分型,术中关节镜下首先对骨折复位旁侧小切口螺钉、支撑小钢板固定,然后处理合并损伤(半月板、软骨、韧带),术后早期锻炼,晚期负重。结果:所有病历,经5~2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满意,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优良率90.3%。结论:急诊早期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关节内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微创、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由于外伤及压疮导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足跟软组织少、骨外露后,局部可供转移的皮肤较少,修复困难,2000年—2006年我科采用腓肠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0~60岁,平均48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治疗急性关节内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们自2000年10月—2005年6月对43例急性关节损伤病人行关节镜检查及手术治疗,对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均得到确诊并及时治疗,术后随诊6月~4年2月平均2年1月,lysholm评分,优良率90.7%。结论:急性膝关节创伤的急诊早期微创治疗可使病人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具有微创、恢复早、予后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整合素αvβ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OSCC内αvβ6的IA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癌组织的胞膜及胞浆中广泛出现αvβ6着色,而在正常口腔黏膜和良性上皮肿瘤中αvβ6不表达或弱表达.高、中及低分化癌中αvβ6的IA值分别为74.0128、132.892、259.432.αvβ6的表达在分化程度和肿瘤细胞活性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αvβ6的表达强弱与细胞的侵袭或者异质间粘附密切相关,其表达的强弱可以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与转移的一种指示剂.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环境和气候因子对我国长角血蜱适生区分布的影响,并预测不同气候模式下长角血蜱的潜在分布区。方法 从文献中获取我国长角血蜱分布点信息,结合环境和气候因子数据,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分析年均温、昼夜温差日均值、等温性、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暖月最高温、最冷月最低温、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湿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等19个气候因子及海拔、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率等4个环境因子对长角血蜱潜在分布的影响,并预测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模式下(RCP 2.6和RCP 8.5)长角血蜱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 在影响我国长角血蜱地理分布的环境和气候因子中,贡献率均超过10%的因子主要包括最干月降水量(26.0%)、年均温(11.2%)、年均降水量(10.0%)和海拔(24.2%)。当前气候模式下,我国长角血蜱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23.19万、169.62万、185.44万km2。在RCP 2.6气候模式下,2050和2070年我国长角血蜱分布区面积分别增加33.61万km2和36.73万km2;在RCP 8.5气候模式下,2050年和2070年我国长角血蜱分布区面积分别增加38.10万km2 和35.80万km2。结论 降水、温度和海拔等气候和环境因子对我国长角血蜱分布区影响较大;在未来不同气候模式下,我国长角血蜱适生区面积均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目前长三角城市群蜱媒分布,并对2070年该地区蜱媒适生区进行预测,为该地区蜱媒控制和蜱传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长三角城市群蜱媒及病原体分布的文献,提取蜱媒分布地理位置信息,采用刀切法分析最湿季平均温度、最冷季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温度、最热月最高温度、最干月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度、年降水量、平均日间温度范围、降水量季节变化、温度年度范围、温度季节性、年均温度、最暖季平均温度、最湿季降水量、等温性、最冷季平均温度、最湿月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和最暖季降水量等19种气候因子对蜱媒分布的影响。采用最大熵模型分析2020年该地区蜱媒分布,并结合气候因子对2070年蜱媒适生区变化进行预测。结果 共检索中英文文献380篇,累计提取蜱媒分布点148个,并筛选出135个分布点进行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存在包括血蜱、扇头蜱、硬蜱、革蜱、牛蜱、璃眼蜱、花蜱在内的7属27种蜱。影响长三角城市群蜱媒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为最湿季平均温度和最冷季降水量,其贡献率分别为26.1%和23.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蜱媒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20 337.08、40 017.38、74 931.43 km2。受气候变化影响,2070年蜱媒适生区呈向南部扩大趋势,适生区总面积将增加1.81万km2,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扩大至24 317.84、45 283.02、83 766.38 km2。结论 长三角城市群蜱媒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蜱媒分布区域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Bell分期和七项代谢紊乱(seven clinical metrics of metabolic derangement,MD7)的发生频数来评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适宜的手术干预时机,使治疗趋于准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新生儿科2015年4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收治的209例NEC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改良Bell分期与MD7发生频数对患儿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治愈率与死亡率,分析各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Ⅰ期以保守治疗为主;改良Bell分期为Ⅱ期时,分为ⅡA与ⅡB期,ⅡA期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 ⅡB期手术治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Bell分期Ⅲ期手术治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 MD7<4时,保守与手术的治愈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D7发生频数≥4时,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同时,Bell分期为ⅡB期及以上及MD7发生频数≥4时,手术探查肠坏死率接近100%。结论:NEC患儿,改良Bell分期为Ⅱ期患儿,ⅡB期应积极手术干预;MD7发生频数≥4时应积极手术干预。Bell分期或MD7发生频数2个评价体系的结果可以作为绝对指征气腹以外NEC手术指征的重要补充,以谋求患儿更好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免疫耐受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被多数学者所认可,研究表明,在免疫耐受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发挥克隆清除、克隆无能、表达T细胞抑制因子、选择性激活辅助T细胞和诱导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尤其是CD4+CD25+Treg的产生等作用。而CD4+CD25+Treg主要以DC为作用靶点,影响其分化成熟,抑制DC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通过非特异性接触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免疫耐受。因此,DC和CD4+CD25+Treg在免疫耐受中相互作用、互为靶点,并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无创指标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胃镜检查的106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镜检查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静脉曲张组(n=54)和无静脉曲张组(n=52)。比较患者的生化学、超声检查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PBC患者发生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的价值。结果106例患者中有54例(50.94%)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组与无静脉曲张组比较,白蛋白水平更低(P=0.000),白细胞计数更低(P=0.000),血小板计数更低(P=0.000),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更低(P=0.004),胆红素水平更高(P=0.017),脾脏更长(P=0.000),门静脉更宽(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宽度增加、脾脏长度增加、白蛋白水平降低、γ-GT水平降低为PBC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门静脉宽度增大的OR值最大为1.573(P=0.032)。ROC曲线分析提示,门静脉宽度、脾脏长度、白蛋白、γ-GT均可预测PBC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结论门静脉宽度、脾脏长度、白蛋白、γ-GT可作为预测PBC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的无创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