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大样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队列建立概率模型,量化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诊断为PTMC、由高手术量医生执行甲状腺切除+中央淋巴结清扫且至少检测1枚淋巴结的病例,进一步描述阳性淋巴结的分布特征并建立评价隐匿性转移性淋巴结风险的数学模型。使用β-二项分布估计隐匿性转移性中央淋巴结的概率作为淋巴结清扫(检测)数的函数。结果:概率模型共纳入5399例连续病例,观察到转移性中央淋巴结1664例(30.8%)。经过模型校正,真实淋巴结转移率由30.8%升高至38.9%。在清扫(检测)1枚淋巴结时,中央淋巴结假阴性的概率为31.3%,而当清扫(检测)7枚和12枚淋巴结时,假阴性的概率分别降低至10.0%和4.9%。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例的概率模型敏感性分析与主分析显示基本一致的稳健结果。结论:本研究量化了PTMC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隐匿性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可以作为评估术后复发/残余风险的补充指标,也为通过回顾性数据资料评估残余转移性淋巴结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甲状腺彩超体检项目的普及,特别是超声诊断技术的提升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及检出率明显提高[1],特别是肿瘤直径≤4 cm且临床评估无颈部淋巴结转移(c N0T1/T2期)的患者逐渐增多。虽然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但早期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2],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3-6]显示,转移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和氯沙坦50 ng,每日1次;氯沙坦组4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沙坦5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析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既可使血压、血脂迅速达标,又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5.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有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2例,肝左叶1例。肿瘤直径为2~10cm.平均6.2cm。3例肿瘤内均见平滑肌、脂肪、畸形厚壁血管.但未见髓外造血灶。对黑色素瘤(HMB45)、结合蛋白(desmin)及肌动蛋白(actin)检查均呈阳性反应。术后随访6~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3种成分组成,病理形态变化多样,必须与多种肝肿瘤相鉴别。平滑肌细胞HMB45表达呈强阳性反应是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甲状腺术后患者引流液甲状旁腺素( drainage fluid parathyroid hormone ,dPTH)、血清甲状旁腺素( parathyroid hormone ,PTH)、血清钙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此来判断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的存活、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中心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将90例甲状腺手术依手术方式分为4组,A组:甲状腺全切组;B组: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组;C组:甲状腺全切+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组;D组:甲状腺一侧叶切除组。记录术中甲状旁腺的保留情况,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第1、2、3、4天上午7点至8点抽血检测血清钙、PTH。术后留置引流管,抽取引流液测dPTH。对血清钙、PTH、dPTH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术后血钙平均水平D组最高,C组最低,A、B组血清钙水平差别不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组的血清钙都呈上升趋势。术后PTH平均水平B、C组最低,D组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组的PTH都呈上升趋势。各组dPTH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组dPTH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发生低血钙22例,发生低钙血症13例。 A组发生术后低血钙12例,低钙血症4例;B组发生低血钙3例,低钙血症3例;C组发生低血钙4例,低钙血症1例;D组发生低血钙2例,低钙血症1例。结论监测甲状腺术后dPTH、PTH、血清钙水平可综合判断甲状腺术后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是否存活及其功能情况,并能帮助判断其预后。术后dPTH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是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存活的直接证据。甲状腺术后低PTH,高dPTH说明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只影响了PTH分泌入血的途径,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仍能持续分泌大量的PTH。随着甲状旁腺周围微循环的重建恢复,PTH将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持?  相似文献   
7.
马云海  李红卫  李涛 《中国药师》2010,13(7):986-988
目的:建立乳病消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4∶46);柱温:30 ℃;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在4.04~72.72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98.2%,RSD为1.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制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临床和超声检查特征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TC的连续28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由双人复读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临床和超声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2862例P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3.2%,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8(0~45)枚,转移淋巴结数目为2(1~38)枚。建立的预测模型由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微钙化、血管走行、阻力指数>0.7、超声多结节病变7个变量组成。以 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作为诊断指标,根据ROC曲线确定界值,概率值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13(95%CI 0.695~0.732)。确定肿瘤直径≥0.95 cm为ROC曲线的最佳临界点,特异度为0.649,敏感度为0.677。结论 基于术前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应用经济、简便、无创,可有效提高术前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56岁 ,教师。于 1997年 11月体检作胃镜时发现胃体部有一大约 2cm× 1 5cm的隆起物。患者无恶心、呕吐及疼痛、偶有返酸嗳气。曾有鲜黑大便史。 1998年 2月 2 5日在我院行胃镜取材 ,3月再次行胃镜取材报告 :胃窦后壁平滑肌瘤可能。 10月收住我院外科 ,患者既往健康。入院检查 :即 110 / 75mmHg ,P :78次 /min ,R :18次 /min ,T :36 8℃。B超 :肝、胆、脾、胰均正常。术前体检未扪及包块 ,后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肝、胆、胰、脾未见异常 ,但于胃后壁探及 1 5cm× 1 5cm包块 ,质韧、光滑、边界清楚。分开小网…  相似文献   
10.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血管拉伤后的新生内膜增生可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目的:研究采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结合球囊损伤腹主动脉的方法复制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将32只白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和(或)2% L-蛋氨酸颗粒饲料,以正常饲养的兔作为对照。分别于实验的第0,2,12周采血化验,并于实验的第12周处死白兔取腹主动脉标本观察。 结果与结论:给予2% L-蛋氨酸颗粒饲养2周后,兔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增高(P < 0.05),此时予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12周后在兔损伤血管段形成了特有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且同时给予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和2% L-蛋氨酸颗粒饲料的兔粥样斑块面积更大、内膜损伤更严重。说明采用蛋氨酸饲料喂养结合球囊损伤兔腹主动脉内膜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