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制定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长/身高和头围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方法 选择"2005年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城区儿童为参照人群,采用0~7岁69 760名健康男女儿童的体重、身高(3岁以下为身长)和头围的实际测量值建立数据库.测量数据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程序获得.采用LMS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拟合修匀,通过L、M、S 3个参数计算产生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曲线的拟合效果评估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结果 制定出了中国7岁以下男、女童按每月龄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长/身高和年龄的头围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单位的生长标准图表(数值表和曲线图).此标准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结论 该套生长标准代表了中国营养良好儿童的生长水平,样本量大、具有国家代表性,测量数据精确,研究方法与国际接轨,可作为21世纪中国儿童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定中国7岁以下儿童身长/身高的体重、体块指数(BMI)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方法 选择"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69 622名城区7岁以下儿童的身长/身高、体重测量值,采用LMS法分别建立身长的体重和BMI模型.将3岁后身高加上0.7 cm与身长对接,构建统一身长的体重LMS模型,数据拟合后可将身长减去0.7 cm转化为身高的体蕈.BMI采取"身长BMI"和"身高BMI"分别独立拟合的方法,将身高加上0.7 cm计算"身长BMI",在整个年龄段拟合"身长BMI"LMS模型,类似地可建立"身高BMI"模型.曲线的拟合效果评价采用拟合优度X2检验.结果 制定出中国儿童45~105 cm身长的体重、65~125 cm身高的体重、0~3岁年龄的BMI(由身长计算)、2~7岁年龄的BMI(由身高计算)的按百分位数及标准差单位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图.该参照标准总体上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新标准,而略低于美国疾控中心2000年修订标准(CDC2000).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身长/身高的体重及BMI标准具有国家代表性,可在全国范围内用于儿童生长监测与营养评估.  相似文献   
3.
日前,首都儿科研究所遗传研究室宋昉研究员团队和神经内科彭晓音主任医师团队通过基础和临床的深入合作研究,成功为两名疑难罕见病患儿进行了精准诊断,为患儿及家庭赢得了早期治疗和精准预防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1995年九市城郊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掌握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积累系统的历史性资料。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城、郊、男、女22个年龄组,共调查哈尔滨、北京、西安、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市0~7岁健康儿童157362名。结果9市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坐高值与1985年比有明显的增长;头围、胸围的变化不大;体重、身高的城郊差别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别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仍为北、中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结论9市城郊0~7岁儿童的生长水平和营养状况较10年前又有明显地提高,郊区儿童的10年增长速度赶上和超过了城区儿童。  相似文献   
5.
1998年中国育龄妇女贫血情况调查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了解中国育龄妇女贫血情况。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中国11个省的16个市28个县15-49岁的育龄妇女及孕妇监测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检测用氰化高铁法。 结果 全国共调查育龄妇女19 185人,其中未孕未哺乳妇女12 535人,哺乳妇女1 474人,孕妇5 176人,全国未孕未哺乳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35.6%,哺乳妇女47.6%,孕妇42.1%,血红蛋白均值未孕未哺乳妇女120.5 g/L,哺乳妇女120.1 g/L,孕妇110.4 g/L。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的分布特点为农村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内地高于沿海。 结论 育龄妇女贫血在我国较为普遍,农村、边远地区哺乳及孕妇是特别需要增加营养,特别需要采用干预措施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国九城市七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我国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9个城市0~7 岁儿童112 945名.身高别体重≥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健康统计中心(WHO/NCHS)标准10%确定为超重,≥20%确定为肥胖.病例对照研究按"同地区、同性别、年龄相近、身高相差≤3 cm"随机选择正常儿童与肥胖儿进行配对,资料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超重总检出率为6.25%,男、女童分别为6.59%和5.88%.肥胖总检出率为3.19%,男、女童分别为3.82%和2.48%;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组为1.86%,1岁后下降,3岁开始回升,6~7 岁达到最高为7.02%.北、中、南三个地区检出率不同,分别为3.21%、3.97%和2.47%.肥胖度分布以轻度肥胖居多,重度肥胖主要集中在3岁后,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北部地区高于中、南部地区.(2)与1986年相比,20年间肥胖检出率增长了2.78倍,平均年增长率为6.9%.检出率4岁后增长极快,性别差异显著,由北片高转移到中片高.(3)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目前食欲、进食速度、母亲体重指数(BMI)、父亲BMI、孩子日常主要照管人、分娩方式、户外活动主要方式、每日平均看电视时间、出生体重及每日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与肥胖关系密切.结论 (1)20年间我国儿童肥胖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同性别、年龄及地区的增长情况不同.应积极研究制定有效的人群控制策略.(2)目前食欲好、进食快、父母BMI偏大、剖腹产、高出生体重及看电视时间过长可能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孩子由父母照管、中等强度户外活动及充足的夜间睡眠可能对肥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孩子3岁起,我就一直揪着心,不敢让他跑跳,不敢让他和小朋友一起玩,生怕有剧烈动作,肚子里的血管瘤会破裂,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已经两年多了,主任,您帮我们想想办法吧."听完家长的叙述,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主任钟雪梅认为孩子的病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于1958年与其前身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同时成立,从成立之初就将研究方向定位于儿科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爆发流行。儿童是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易感人群。多数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其中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不仅包括其感染导致的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及慢性咳嗽, 还包括原来存在慢性咳嗽或原有慢性肺疾病的儿童在感染后诱发咳嗽或加重原有的咳嗽, 由此对儿童身心产生巨大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治疗因引起的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恰当治疗会延误病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国内还没有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诊治的指南和共识, 故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 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发病机制、病因以及不同病因的诊治要点, 儿童镇咳、祛痰药的使用等, 以期为儿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临床药师等医务人员提供具体且可行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