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调查分析某精细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卫生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并评估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水平.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经验法、检查表法、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其他粉尘(氧化锌、雕白块粉尘)、甲醇、甲醛、氢氧化钠、二氧化硫、噪声、高温及热辐射、工频电磁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部分岗位甲醛浓度超标,噪声作业危害达到Ⅰ级,高温及热辐射作业危害达到Ⅱ及.结论 该厂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2.
颜卫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13-2415
目的:分析镇江市流动儿童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NT)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镇江市2003~2008年流动儿童NNT监测资料.结果:镇江市2003~2008年NNT平均发病率0.19‰,其中流动儿童中NNT发病率1.50‰,病死率36.36%;NNT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相隔4年有一个相对高峰期;病例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区聚集性,其患儿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男女性别比为1.44:l;在家分娩占86.36%;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接种史.结论:非住院分娩与未进行TT免疫是流动儿童发生NNT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大对流动儿童传染病监测、干预的力度,才能彻底消除非高危地区NNT疫情.  相似文献   
3.
镇江市1991年~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江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质量逐年提高,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连续11年达到或超过卫生部规定要求。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各项措施的不断落实,该市已连续14年未发现脊灰野毒株病例。为进一步完善该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现将1991年-2004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镇江市流动儿童新生儿破伤风(N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镇江市2003—2010年流动儿童NNT监测资料。结果:镇江市2003—2010年NNT年平均总发病率为0.17‰,其中流动儿童NNT发病率为1.36‰,病死率为32.14%;NNT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出现一个相对高峰期;病例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区聚集性,患儿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男女性别比为1.55∶1,在家分娩者占89.29%;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镇江市流动儿童NNT为散在发病,病死率高。提高流动妇女住院分娩率与提倡TT接种,才能彻底消除非高危地区NNT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镇江市AFP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为完善监测系统的各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镇江市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该系统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1993年以前均小于1/10万;从1994年开始,每年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1/10万的指标要求,年均AFP报病率为1.8/10万:从1997年开始,除报告发病率达标以外,其余4项指标:48h调查率、14d内双份合格便采集率、7d内送便率、75d内随访表送省疾控中心率均超过卫生部规定的80%指标要求。结论:AFP监测工作的重点地区,应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强化临床医生的报病意识、加强疾控流调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流动儿童脊灰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我所于1987年7月~1992年4月共治管4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现将近期疗效总结如下:l 一般资料本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7~65岁,平均45.3岁.体重均在45kg以上,无重要并发症.病灶范围小于两个肺野16例,3~4个肺野28例,大于5个肺野1例.有空洞者16例占35.5%.均为Ⅱ型肺结核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化学品制造企业的职业工效学现况,并对其进行评价,以确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及经验法对作业人员主要作业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企业为四班两运转,劳动定员74人。周工作时间≤40 h。控制室及化验室监控作业系统为视觉显示器,与环境背景对比度高,数据易于判读;空调系统温度为26℃,DCS(集散控制系统)操作台高度为85 cm,靠背椅高度为90 cm,椅面高度为40 cm;作业人员作业动力单元主要靠手肘部及眼部操作,形成动力链,为无负重坐姿重心。噪声现场检测强度均小于70 d B(A)。下行人工投料口的高度为85 cm;作业动力单元主要靠下肢、腰部、手肘部及眼部操作,为较轻负重站姿重心。现场巡检作业动力单元主要靠下肢、腰部、手肘部及眼部操作,为人体较轻负重站姿重心,重心靠近人体,用力对称;现场空气温度受天气变化与生产设备的的影响,在夏季有高温危害,但作业人员主要为短时间接触,危害较小;噪声现场检测强度为LEX,8h=86.3 d B(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除噪声强度检测点合格率为71.43%外,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结论该企业在合理用力、人机系统、作业环境和劳动组织等方面基本可行,但存在职业工效学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改进职业工效学措施。  相似文献   
8.
镇江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麻疹预防控制,降低麻疹发病率。方法:针对镇江市目标人群开展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实际强化接种61767人,强化接种率为96.66%;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单位成人报告强化接种率均〉95%;流动儿童总估算强化接种率为87.33%;8月龄~4岁流动儿童强化接种率为97.11%。结论:此次MV强化免疫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镇江市纺织职工结核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江苏省镇江市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颜卫丰,史荣坤,邱玉中,季小平为掌握全市纺织职工的结核病疫情,探讨各企业、各工种结核病流行特征,研究防治对策,我所于1992年9月~11月对全市纺织职工进行检查,首次获得了全市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