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恒河猴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GP38)后体内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其对药物暴露水平的影响。方法恒河猴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0、100、300μg.kg-1GP38;采用ELISA法测定GP38及抗体滴度,中和抗体的测定采用IC50法间接测定。结果恒河猴给药2 wk后产生抗体,具有中和GP38活性的作用;GP38首次静脉注射50、100、300μg.kg-1时,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66±88)、(1466±113)、(5436±733)μg.L-1,AUC0-t分别为(322±33)、(587±93)、(2201±307)μg.h.L-1,MRT分别为(0.27±0.02)、(0.31±0.02)、(0.40±0.08)h;相同剂量反复给药,第7次(d 14)给药后的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52±136)、(589±372)、(1013±642)μg.L-1,AUC0-t分别为(139±55、322±222)、(962±743)μg.h.L-1,MRT分别为(0.26±0.03)、(0.39±0.08)、(0.68±0.45)h;试验动物毒性反应在给药1~3 wk较严重,之后毒性反应逐渐减弱。结论恒河猴反复静脉注射GP38,能够产生中和抗体,降低药物的体内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rHSA/GCSF)开展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动物评价研究,以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①对rHSA/GCSF开展的药效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以恒河猴骨髓细胞为研究系统,在体外条件下培养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CFU-GM),计数不同浓度的rHSA/GCSF对CFU-GM数的影响的体外药效学评价;以小鼠~(60)Coγ照射、氟尿嘧啶注射液所致的鼠白细胞低下和对~(60)Coγ射线照射致食蟹猴白细胞低下的治疗作用。②药理学研究观察了rHSA/GCSF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和狗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③毒理学研究考察了rHSA/GCSF静脉和皮下给予小鼠、食蟹猴的急性毒性反应,以及长期和反复给药对大鼠和食蟹猴的安全性做出评价。④rHSA/GCSF的药代/毒代试验则是对~(125)I-rHSA/GCSF不同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小鼠、大鼠后,rHSA/GCSF在各器官的分布、总放射性和TCA沉淀放射性的动力学参数测定,以及对不同剂量rHSA/GCSF连续给药食蟹猴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及代谢动力学参数开展了考察。结果①rHSA/GCSF可以使骨髓的粒白细胞系(粒系)增生活跃,骨髓粒系造血细胞及成熟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对氟尿嘧啶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使用化疗药早期,可以减缓白细胞的降低,特别是可以使粒白细胞提前恢复到正常水平;rHSA/GCSF可显著缩短食蟹猴白细胞减少症放疗模型产生的白细胞低下持续时间,使外周血白细胞加速恢复,尤其以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为主,同时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不大。②从获得的PD/PK数据t_(1/2)来看:rHSA/GCSF半衰期平均值约为38.6 h;单次皮下注射rHSA/GCSF,在500、1500、3000μg/kg剂量范围内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单次皮下注射rHSA/GCSF在50、200μg/kg剂量范围内对狗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实验表明rHSA/GCSF单次皮下和静脉注射给予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37.5 mg/kg,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1.6 mg/kg:长期反复给药对大鼠的基本安全剂量为300μg/kg,对食蟹猴则是≥150μg/kg。结论 rHSA/GCSF融合蛋白每4天给药1次,对放、化疗所致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治疗作用,与市售常规rhGCsF每天注射1次相比具有长效作用。所获得的大量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毒代动力学的试验数据可供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研究参考,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