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概念的提出己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其定义至今仍有争议,这直接影响了对TIA的诊断和治疗,而TIA后发生卒中的高风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应用的广泛深入,它从TIA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预后风险评估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帮助,现对DWI在TIA中的应用做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防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使用复方丹参川芎嗪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住院的60例DWI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和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防治DWI阳性TIA进展为脑梗死有较确切疗效,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住院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其中男46例(67.6%),女22例(32.4%),年龄17~85岁,平均(59.15±14.05)岁,按ABCD2评分标准给予评分,观察TIA后2d和7d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分析ABCD2评分、颅内动脉病变与TIA后短期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TIA后37例(61.7%)患者于7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在2d内发生脑梗死的24例(40%);ABCD2评分与TIA后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01);有颅内动脉病变的TIA患者在2d和7d脑梗死的发生率比无颅内动脉病变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60岁、血压≥140/90mmHg、症状持续时间≥10min、高血压史、颅内动脉病变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而在单肢无力、语言障碍不伴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min、糖尿病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ABCD2评分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预测性,可作为一种临床预测TIA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的简单评估方法;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表现能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并分析保定市绝经女性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脑梗死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96例绝经女性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86例绝经女性的健康对照者的apoE的3种等位基因ε2、ε3、ε4,做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多态性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组apoE基因呈多态性,有6种基因型,即3种纯合子(ε2/2、ε3/3、ε4/4);3种杂合子为(ε2/3、ε3/4、ε2/4).与绝经女性的健康人群组比较,绝经女性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组ε3/3基因型频率较健康人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ε4/4、ε3/4基因型频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ε2等位基因频率较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定市绝经女性的健康人群组apoEε3基因出现率最高,ε2和ε4频率较低,ε3/3基因型最多,而ε2/2、ε4/4相对较少,绝经女性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ε3/3、ε2/3基因型频率较低,ε4等位基因频率在绝经女性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增高,ε4可能是冠心病、脑梗死的遗传易患因子之一,ε3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和脑梗塞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和ABCD2评分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颅内动脉MR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ABCD2评分及ABCD2+ DWI+MRA评分对182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TIA后2d、7d和30 d内的脑梗死发生率.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及ABCD2+ DWI+ MRA评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本组56例(30.8%)患者于3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42例(23.1%)发生于7d内,19例(10.4%)发生于2d内,均无脑出血发生.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与高危组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DWI异常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均P<0.05).30 d时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P<0.05).伴DWI异常及颅内动脉狭窄≥50%的低危组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正常和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均P<0.05).ABCD2+ DWI+ MRA评分预测TIA第2d、第7d及第30 d的脑梗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BCD2评分(均P<0.001).结论 ABCD2评分结合DWI和MRA能进一步提高预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进展性脑梗死70例(进展组)和稳定脑梗死82例(非进展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展组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结论白细胞升高、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血管狭窄均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神经节苷脂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8例:以神经节苷脂40mg+5% GS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 合并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对照组48例: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NDS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DS评分和A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丝裂素活化激酶(MAPK)级联信号转导途径是许多信号转导通路的整合点。许多酪氨酸激酶都可以通过刺激信号级联反应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p38 MAPK通路是MAPK家族主要成员之一。p38 MAPK在脑缺血后早期被激活,参与炎性反应、自由基损伤、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在脑缺血神经元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p38 MAPK抑制剂可望成为脑缺血性损伤临床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程华  顾莹辉  王秀娟 《西部医学》2014,(3):339-340,34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管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β)、脉压差(PP)、动脉扩张性(A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78%(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61.11%,对照组显效率为50.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降低血管僵硬度指数和脉压差,增加动脉扩张性,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顾莹辉  刘宏顺 《河北医药》2011,33(3):434-43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历时短暂的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不超过24 h即可完全恢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是利用水分子弥散运动的特性进行成像,对急性脑缺血的检测比常规CT、平扫或增强MR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