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洋金花中东莨菪葳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C02-SFE)萃取洋金花中东莨菪碱进行研究,确立最佳萃取条件。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温度4℃、压力34.924X103Pa下,以0.1ml氨水作碱化剂、0.2ml甲醇作夹带剂、二氧化碳静态萃取5 min、动态萃取5 ml,并用反相离子对HPLC对东莨菪碱定量。结果:所得样品萃取完全且含较少杂质,反相离子对HPLC专一、重现性好,加样回收率为98.7S%,RSD=2.33%,日内及日间变异分别为0.95%和0.86%。结论:此法简便快速、无环境污染,为洋金花质量控制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3.
<正> 经典柱层析具有简便易行和上样量较大等优点,故仍为植化常规分离手段。若采用细颗粒载体如青岛硅胶H(10~40μm)装柱,其分离效能显著提高,但溶剂在常压下难以展开洗脱,加压即可行正常柱层析。国内已报道若干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速逆流层析分离大黄羟基蒽醌甙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我国研制的89-A型高速逆流层析仪,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9:1:5:5)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凭借UV和TLC检测,从中药大黄的总羟基蒽醌甙元分得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三个单体成分,一个未知成分及一个混合成分(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离效果良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速逆流层析分离粉防己主要生物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定国  顾明娟 《中草药》1993,24(7):339-340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效逆流色谱法,以氯仿-甲醇-水(4∶3∶2)为溶剂系统,下层作固定相,上层作流动相,254nm作检测波长,检测杂质并作分离纯化阿司帕坦(1)。所得1纯品在TLC和HPLC中为单色点、单峰,与对照品IR谱完全一致,HPLC表明1粗品含两种主要杂质,即苯丙氨酸和5-苄基-3,6-二氧代-2-哌嗪乙酸(2)及两种尚待鉴别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用空气间隙及蔗糖间隙法分别记录大鼠及兔离体上颈交感神经节电位的慢变化,在不刺激节前神经的大鼠、兔实验中,梭曼不引起节电位去极化。在刺激节前交感神经干的状态下,梭曼引起神经节去极化,去极化电位持续整个实验过程。梭曼引起的去极化电位可为HI-6所恢复,但不被六甲溴铵、东莨菪硷所影响,也不因停止刺激节前神经而自然恢复。本文对刺激节前在梭曼阻断神经节作用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金马通络胶囊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西洋参、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东莨菪碱及士的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氢溴酸东莨菪碱与土的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2%(RSD=2.95%)及97.00%(RSD=2.40%),线性范围氢溴酸东莨菪碱为0.8-10.0μg(r=0.9997),士的宁为1.66-8.30μg(r=0.9994)。结论 研究表明,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金马通络胶囊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速逆流层析分离沙棘总黄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速逆流层析是运用动态流体液-液对流分配原理和溶剂单向性分布规律,使中草药化学成分在无需固态载体下达到高效快速的分离。本文进行了沙棘总黄酮分离试验,进样量10mg,UV280nm检测,以CHCl_3-MeOH-H_2O(4:3:2,下相为流动相)作溶剂系统,经聚酰胺-6薄膜TLC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金马通络胶囊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西洋参、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东莨菪碱及士的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研究表明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结论:为金马通络胶囊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