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较高浓度的O_3对大鼠肺组织一些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肺重量、肺重/体重、及全肺Na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全肺Ca、Cu含量变化的总趋势是暴露O_3后增加;全肺Zn、Mg、K含量于暴露O_38小时均增加,其后下降,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全肺Fe含量暴露后持续升高,但各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臭氧(O_3)是同一元素组成的单体,有一种鱼腥气味,氧化性极强,所能氧化的有机物几乎比其它任何氧化剂都多,O_3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应用O_3处理生活饮用水及净化工业废水、废气,O_3发生器作为居民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对于去除烟气、烃类、氮氧化物具有良好效果。随着工业发展,现代化运输工具的增多,排入大气中的烃类、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增多,这些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洛杉矶型光化学烟雾污染物,而后者与其前体物质相比,危害性倍增,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主要成份是O_3,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双光气对大鼠肺灌洗液(BALF)中一些细胞和生化指标以及血浆中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大鼠吸入剂量为11.76ppm·min的双光气后24小时,BALF中多形核白细胞(PMN)百分比和总蛋白(TP)含量明显增加;吸入19.71ppm·min的双光气后4小时PMN百分比和TP含量明显升高,吸入后24小时还有碱性磷酸酶(AKP)  相似文献   
4.
臭氧为强氧化性气体,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在较低浓度时,即可引起肺的毒性效应。这种中毒形态改变分布于中心肺泡区,上皮损伤和肺泡巨噬细胞在近侧肺泡区集聚为其特征。臭氧引起肺毒性效应的高峰时间是在暴露后的第24-48小时。本文观察:1.短期暴露于低浓度臭氧所引起的肺血气屏障算术平均厚度的变化;2.中心肺泡区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肼对机体的毒效应。肼对机体的毒效应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肝损伤。肼亦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其毒作用机理可能是机体在代谢肼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活性中间产物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6.
开展计划生育,虽然不直接创造社会物质产品,但是需要占用部分社会劳动力,占用国民收入中的部分物资、资金,同时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效益。因此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也涉及到如何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益的问题。运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可以对计划生育所花的费用与其减少出生所得的收益进行定量分析,为制定计划生育规化、评价计划生育成果提供依据,故对提高计划生育科学管理水平和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总体最优化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7.
肼(Hydrazine)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易挥发,肼广泛用于医药工业,是多种防腐剂、抗肿瘤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原料。在航天工业方面用作火箭推进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产生毒作用。人们对肼的毒作用早有研究,动物摄入一定剂量的肼后,5小时内足以在  相似文献   
8.
肼(Hydrazine)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其结构式为H_2NNH_2,易挥发,肼广泛用于制药和航天工业。在生产和使用肼的过程中,呼吸道吸入是肼进入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该途径引起肝毒作用的文献报道甚少。本文探讨了吸入肼对大鼠肝脏的毒效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吸入不同浓度的肼2小时,对大鼠肝肺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鼠吸入肼后肝肺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升高,GSH含量则明显下降,SOD含量在肺组织中明显下降,而在肝组织中无明显变化。本研究说明肼引起的氧化性损伤是其肝肺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较低浓度的O_3对大鼠AM吞噬杀菌功能的影响。大鼠暴露于0.08,0.16ppmO_3,每天8小时,1~2天即可引起AM吞噬杀菌功能明显下降。本研究用白色念珠菌替代过去常用的鸡红细胞,可同时检测AM吞噬及杀菌功能的改变,用这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些有毒物质对肺的早期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