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可能有许多问题而不被发现或被一种倾向所掩盖,这是误差误诊的定时炸弹.就交叉污染而言就是我们生化检验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误差误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手工、半自动操作的年代,我们曾进行过标本加样交叉污染,比色杯污染给试验带来的误差探讨.如今我们采用的先进仪器还应考虑试剂之间交叉污染的状况,同时考虑随着仪器使用时间的累加,仪器性能情况的下降,仪器的不同零部件使用寿命不一样,只有把各方面因素考虑比较周全,采取了有效的办法,才能确保我们所做检验项目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医疗依据,在此谈几点交叉污染引起的深思和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用风湿宁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8例和风湿宁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组(观察组)37例,对比两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在无法耐受的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宁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韩玉刚  杨乐  董秀涛 《山东医药》2011,51(43):111-111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高,其中免疫力极其低下及反复放化疗、大量输注免疫抑制剂者极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甚至死亡。2011年7月,笔者对我院2008~2010年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活习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吸烟、饮酒及饮食习惯与HP感染的关系,1997年8月~2004年8月,我们对本院健康体检人员行^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情况,探讨生活饮食习惯与HP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活性炭吸附抗癌剂对18例食管癌患者术前标记食管周围淋巴结,以指导临床彻底清除食管癌淋巴转移,正确掌握手术范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采用活性炭微粒(CH_(40))100mg,120℃干热处理2小时,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80mg、0.9%  相似文献   
6.
胎膜早破最主要的原因为绒毛膜羊膜炎,但不是所有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孕妇都有临床症状,对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孕妇目前尚无相应的检测指标。1998年6月至2000年5月,我们监测52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和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探讨其在预测胎膜早破合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同期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胎膜早破的孕妇52例,年龄(28.1±2.5)岁,孕周(38.9±3.)周;随机抽取同期足月顺产者23例作对照组,平均年龄(27.5±3.4)岁,平均孕周(38.9±1.9)周。两  相似文献   
7.
生活习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生活饮食习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50例健康人采用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包括36种食品的日常使用情况)、消化道症状及工作状况。结果调查的650例中Hp阳性率为51.08%,吸烟组Hp阳性率为62.93%,与非吸烟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食用甜食Hp阳性384例、食用烧烤者Hp阳性375例,与不食用甜食和烧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不规律Hp阳性373例、工作劳累紧张Hp阳性371例,与生活规律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烟、劳累、常食用甜食和烧烤可增加Hp感染机会,Hp感染是一多因素、多环节导致微生物和病理生理变化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老年(≥65岁)急诊胸痛患者的诊疗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选择100例门诊、急诊接诊的老年急性胸痛患者,采用ELISA法急症测定血清中cTnI、hs-CRP,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两者在胸痛患者中筛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45例血清cTnI、hs-CRP浓度明显增高,呈阳性改变(45%),其中有18例(40%)发生心肌梗死。结论血清hs-CRP、cTnI可作为门诊、急诊检测老年胸痛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可以及早预见AMI的发生,尤其是对症状不典型的局灶性心梗,能够及时进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漏诊,进而采取有效的诊断、治疗措施,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甲胎蛋白( alpha feto protein,AFP)是应用最广泛的肝癌标志,其敏感度为40% ~65%,特异度为76% ~96%[1].但在一些肝癌患者中AFP呈阴性或低浓度,单一检测AFP,将有30% ~ 40%的肝癌患者被漏检.近年来,各种新的肿瘤标志相继被发现,其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 fetoprotein-L3,AFP-L3)与高尔基体蛋白73( golgi protein 73,GP73)最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诊断肝癌,特别是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心[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电网职工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为不同风险类型群体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9月在山东电力中心医院体检的35~59岁电网职工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指标,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预测ICVD 10年发病危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研究3 049名电网职工,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层(除BMI外)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总中位数[1.50%(P25,P75:0.80%,2.90%)]明显高于女性[0.50%(P25,P75:0.30%,0.80%)](P<0.01)。发病绝对危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年龄组的绝对危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55~59岁或女性50~59岁人群的绝对危险高于该性别同年龄段人群的平均危险,男性低危组(绝对危险:5%~10%)与中高危组(绝对危险:≥10%)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均P<0.01)。结论 男性55~59岁、女性50~59岁人群是ICVD发病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