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个体化治疗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72例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30±5)ml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治疗组37例,传统保守治疗组35例,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血肿吸收时间、住院费用、1个月后的近期疗效及6个月以上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个体化治疗组在住院费用不明显增加情况下,缩短血肿吸收时间(P 0.05),明显改善1个月后的近期疗效(P 0.01);6个月以上远期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治疗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综合并量化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及肌力损害等指标并制定相应评分表,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2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93%,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后可知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在并发症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无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4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比较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试验组19例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后病情好转,总有效率为90%,心率及呼吸次数明显降低,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收缩压和pH值逐步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CPAP模式可迅速纠正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低氧血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简称立体定向)与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立体定向组与小骨窗组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18±4.5)d、(12±3.2)d,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小骨窗组优于立体定向组(P<0.05)。结论两组结果相比较,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有效且及时的清除了脑内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幕上临界出血量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幕上临界出血量HICH的临床资料,其中≤6 h 手术28例,7~24 h手术26例,>24 h手术22例。结果 ≤6 h 组并发症发生率(42.86%)明显高于7~24 h组(19.23%;P<0.05)和>24 h组(13.64%;P<0.05),而7~24 h组和>24 h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组血肿吸收时间[(27.87±3.75)d]较≤6 h组[(23.04±4.97)d]和7~24 h组[(22.92±5.00)d]明显延长(P<0.05),而≤6 h组和7~24 h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6 h组(82.14%)和7~24 h组(84.6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24 h组(50.00%;P<0.05),而≤6 h组和7~24 h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幕上临界出血量HICH,及早手术能减少住院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手术(7~24 h)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而且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中改良头皮缝合法。方法帽状腱膜层用1-0微乔可吸收线间断连续缝合,<8 cm直线或小弧形切口,予4-0微乔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8 cm的创口,予1-0微乔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观察手术缝合速度、切口线头外露,头皮创口裂开、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术后咀嚼颞部疼痛。结果该改良后头皮缝合法在颅脑手术中能明显加快手术缝合速度,术后无线头外露,无头皮裂开及感染,无脑脊液漏,术后咀嚼颞部疼痛明显减少。结论该改良头皮缝合法简单安全,成本不高,易于临床推广,在颅脑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分步控制性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处置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自主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进食(8.68±2.74)分、如厕(7.95±2.24)分、床椅转移(11.63±3.18)分、平地行走(15.72±0.46)分,对照组分别为(5.54±1.29)分、(5.37±1.16)分、(4.52±1.14)分、(4.53±0.19)分,观察组的自主生活能力总分为(43.98±8.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96±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为48.00%,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0例;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控制性减压术应用于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早期腰椎穿刺引流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按其经济条件及家属自愿原则分为腰椎穿刺引流组30例与腰大池持续引流组18例。腰椎穿刺引流组患者于创伤后第4天行早期腰椎穿刺引流,腰大池持续引流组患者于创伤后第4天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穿刺引流组患者出现低颅压3例,脑疝1例。结论早期腰椎穿刺引流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相仿,其并发症少、方法简便易行,但会增加医生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将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的高血 压性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 45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22 例和观察组 23 例。 对照组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 察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神经元烯醇化酶、 S100B 水平,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 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5 );术后观察组神经元 烯醇化酶、 S100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术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 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可 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脑神经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电钻锥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 年 10 月收治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100例,其中50例利用基层医院已有的骨科电钻、3.5号克氏针行锥颅引流术,50例行常规钻孔引流术;同期收治的硬膜下血肿70例,其中采用电钻锥颅术35例,钻孔引流术35例。结果 无论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还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电钻锥颅术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钻孔引流术(P<0.05)。结论 电钻锥颅技术简单安全,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