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 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组 75例 ,男 53例 ,女 2 2例 ,年龄 2 6~ 65岁 ,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根据Child Pugh积分法分为A级 2 5例 ,B级 2 9例 ,C级 2 1例 ;正常对照组 3 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6~ 60岁 ,均为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 5水平 ,分析CA12 5水平与肝功能分级 (Child Pugh积分法 )的关系。 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 5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t =10 .0 0 4,P <0 .0 1) ,血清CA12 5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升高 ,B级较A级及C级较B级均显著升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q=5.990 6、2 .0 80 0 ,P <0 .0 5或 0 .0 1) ;经过常规保肝治疗后 ,Child Pugh肝功能A、B级血清CA12 5水平显著下降 (t =3 .3 15、2 .80 2 ,P <0 .0 1或 0 .0 5) ,而C级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t =1.172 ,P >0 .0 5) ;血清CA12 5水平与Child Pugh肝功能积分、总胆红素呈正相关 (r =0 .3 3 2、0 .3 16,P <0 .0 1) ,与血清ALB呈显著负相关 (r =-0 .3 3 8,P <0 .0 1)。结论 血清CA12 5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也是肝硬化发生癌变的信号之一 ,CA12 5水平可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杨杰  刘芙成  韩国宏 《四川医学》2004,25(12):F003-F003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革新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经CT、B超、MRCP确诊为恶性梗阻黄疸病人21例,5例经皮穿刺置入内外引流管,3例在安置内外引流管后再行安置胆道支架,13例直接安置胆道支架。结果 上述病例治疗后梗黄症状迅速消失,黄疸逐日消退。结论 经皮胆道内、外引流术后,置入支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肝脏肿瘤血管的生成被认为在易感个体发生HCC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外HCC的生长与转移也需要持续刺激新的毛细血管的生长,以获得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目前关于HCC发生过程中微循环改变的机制有下面两种解释:一是认为HCC相关性毛细血管是肿瘤血管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新血管,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出现在HCC发生的早期。这同肿瘤血管生成理论相一致。而另一种假设认为HCC相关性毛细血管来源于肿瘤诱导的微环境紊乱所引起的正常肝窦的改变。这两种假设并不相互矛盾,它们相互结合可以解释血管分化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肝脏病学》(Hepatology)杂志2010年1月刊登了一项有关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这项研究较此前所有关于抗凝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研究更为重要。研究显示,在应用抗凝治疗后,门静脉比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开通率更高。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阐明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癌内选择性聚积、持续存留和逐渐消失的规律。方法:用血管造影和CT对照分析58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肿瘤内的初期聚积特点,用CT动态观察28例碘油在肝癌内的存留和消失时间,同时与12例栓后切除标本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碘油能选择性聚积于多血供的肝癌内,聚积量与肿瘤血供有关。少血供肝癌无或少有碘油聚积。碘油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的部位是肿瘤栓后坏死区,一般存留2~6月甚至更长,伴肿瘤明显缩小;碘油虽能选择性聚积但逐渐消失的部位是肿瘤栓后存活区,一般在1~2月消失,肿瘤缩小不明显或反增大。少量碘油在非癌肝实质一般2周消失。结论:碘油能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于栓后所致的肿瘤坏死区。CT随访可判断疗效和确定再次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经皮经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盒系统在手术不能切除胰头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手术无法切除的胰头癌 12 6例 ,分为两组。A组 :88例采用经皮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 ,术后经药盒化疗。B组直接静脉给药全身化疗。化疗方案 :采用FMA方案 ,7d为一周期 ,间隔 1~ 2m重复下一周期。结果 :A组共行局部药盒系统化疗 2~ 10次 ,平均 7 6次。完全缓解 (CR) 4例 ,部分缓解 (PR) 49例 ,有效率 (CR +PR) 60 2 % ;生存期 3~ 3 4m ,中位生存时间 13 5m。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CR病例 ,PR10例 ,有效率 2 7 3 %。生存期 1~ 13m。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CR病例 ,PR10例 ,有效率 2 7 3 %。生存期 1~ 13m中位生存期 6 2m ,两组对比在有效率和生存期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临床症状方面 ,A组中 5 6例病人表现为顽固性疼痛 ,化疗 2~ 3w后 2 7例疼痛完全消失 ,2 2例不同程度缓解 ,占 87 5 %。B组疼痛 3 2例 ,化疗后疼痛完全消失 4例 ,缓解 6例 ,占 3 1 2 %。化疗的毒副作用。A组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和骨髓损害。 2 5例在化疗中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庆和白细胞降低 ,占 2 8 3 % ,均不影响继续化疗。B组 3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 ,1例死亡 ,肝肾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发生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合并支架置入治疗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疗效.方法 2001年7月至2006年9月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并肝静脉造影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肝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患者43例.结果 术前43例肝静脉平均压力为3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支架置入后立刻下降为20 cm H2O(t=11.5,P<0.01),再次肝静脉造影显示肝静脉支架通畅,肝内肝静脉侧支消失.其中38例症状立刻消失,5例部分好转.术后43例随访期间(1~62个月,平均31.5个月),1例出院后1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42例症状体征均无再发,术后多普勒超声检查肝静脉均通畅.治疗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和经颈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治疗单纯肝静脉阻塞型B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单、双侧引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联合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1975年至2013年8月,纳入单、双侧引流的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用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可信区间(CI)对单、双侧引流进行比较.在荟萃分析中用RR及其95%CI比较两组差异.混合性的数据资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当研究间出现显著异质性时,荟萃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P< 0.10为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和I2分析(I2> 50%为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异质性的来源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分析. 结果 经过筛选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和7个观察性研究,合计894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观察重点:单、双侧引流的支架通畅率优于单侧(RR=2.03,95%CI:1.16 ~ 3.56,P=0.01);而引流的有效性(RR=1.07,95%CI:0.97~1.18,P=0.20)和患者的生存率(RR=-0.16,95%CI:-0.40 ~ 0.08,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要观察重点:单双侧引流的技术成功率(RR=1.05,95%CI:0.98 ~ 1.17,P=0.34)、早期并发症(RR=1.15,95%CI:0.75 ~ 1.76,P=0.52)、晚期并发症(RR=1.09,95%CI:0.75 ~ 1.60,P=0.65)、30 d病死率(RR=0.68,95%CI:0.38 ~ 1.23,P=0.20)同样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虽然双侧引流支架通畅率较单侧好,现存循证医学证据还不足够支持双侧引流,期待更多严格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出现来验证.  相似文献   
9.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化疗药盒对不能手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145例,随机分为2组。介入化疗组:73例,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化疗药盒,将导管前端置于肝总动脉,经药盒介入化疗。全身化疗组:72例,静脉给药全身化疗。采用FAM方案,7d为一疗程,间隔1~2个月重复下一疗程。结果介入化疗组行2~10次化疗,平均7.6次。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49例,有效率(CR+PR)为60.2%;生存期3~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5个月。全身化疗组行1~7次化疗,平均3.8次。无CR病例,PR25例,有效率为34.7%;生存期1~13个月,中位生存期6.2个月,2组有效率和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介入化疗组中56例患者有顽固性疼痛,化疗2~3周后27例疼痛完全消失,22例不同程度缓解,占87.5%。全身化疗组有疼痛54例,化疗后疼痛完全消失11例,缓解14例,占46.3%。介入化疗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和骨髓损害,25例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占34.3%,均不影响继续化疗。全身化疗组3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1例死亡,肝、肾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损害,发生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67例,占90.3%,2组不良反应无论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化疗药盒行局部规律性介入化疗治疗胰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是值得选择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0.
三维螺旋CT动脉门静脉成像技术ImagingTechniqueofThreeDimensionalSpiralCTArterialPortography韩国宏综述郭庆林张贵祥审校1引言肿瘤的肝段定位是确定可切除性,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或进行介入治疗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