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脊髓损伤,在战时和平时的创伤发生率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原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SecondaryInjury)是致瘫的重要原因,但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重物压迫致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模拟脊髓创伤性损伤,结合早期应用MPS,同步检测了大鼠脊髓压迫伤后早期24h内损伤脊髓组织PMNLs浸润特异性酶-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脊髓血流量(SCBF)以及外周血WBC的变化,并从光、电镜水平观察了压迫伤后脊髓组织PMNLs浸润、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以探讨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人工接种,采用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移居高原(海拔3 700米)的成年家兔,观察感染后家兔红细胞渗透脆性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移居高原适应30d以上的成年家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经耳静脉接种人附红细胞体之后,连续30d观察相关指标,分别于接种前1d、窗口期、高峰期和消失期对家兔耳采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果窗口期观察2组、观察3组红细胞脆性增加,高峰期各观察组红细胞脆性均增加(P<0.05和P<0.01),消失期各观察组接近接种前和对照组(P>0.05);窗口期、高峰期各观察组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均升高,消失期观察2组、观察3组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P<0.05和P<0.01),观察1组接近接种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高原环境条件下人附红细胞体感染成年家兔,红细胞脆性增加,致红细胞损伤破坏,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变化与接种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四肢长骨火器伤骨折,早期清创时不能使用内固定的治疗原则,世界早已公认.但有研究表明,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西藏高原火器伤骨折一期清创时,行内固定术是可行的。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Ⅰ期清创内固定四肢枪伤骨折8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伤口Ⅰ期愈合,并就清创和Ⅰ期内固定时限进行探讨,认为拉萨及地理环境类似的地区,伤后24小时内仍不失为清创的最佳时机。火器伤骨折后36小时内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行简单有效的内固定是可行的。高原地区四肢火器伤骨折早期处理89例报告@高峰$西藏军区总医院骨科!850003@鞠明兵$西藏军区总医院骨科!85…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高原人附红细胞体病,对高原人附红细胞体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方法取海拔3700米确诊附红细胞体病患者血液或骨髓液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下可见附红细胞体为大小不一的多形体小体,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绌胞表面,并不进入红细胞内;透射电镜观察附红细胞体大小不等,以球形为主的多形性小体,直径多为0.2~0.9μm最大可达1.5μm,偶见短杆状,半月形等不规则小体;当附红细胞体寄生在表面时,将其附着的两侧膜蛋白排挤呈聚集状,打破了原来排列整齐的状态,其外仅有一层膜包裹,此处膜形成洞,红细胞体积较其他红细胞大些。结论高原环境条件附红细胞体的电镜观察,为确诊附红细胞体的隐性感染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原环境条件下附红细胞体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血清中红细胞免疫功能调节因子水平。方法采用酵母花环法检测了高原19例附红细胞体病患者RBC-C3b花环率、RBC-IC花环率、RFER和RFIR,并对其进行了动态观察,与同海拔地区40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结果RBC-C3b花环率、RBC-IC花环率和RFE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RFIR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动态观察显示,附红细胞体病患者经治疗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红细胞免疫功能调节因子可以得到期恢复。结论提示在对附红细胞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筛选有效药物杀灭附红细胞体外,还应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对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原环境条件下人附红细胞体的光镜形态特点。方法采集西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已被感染附红细胞体者121人的末梢血、骨髓涂片、干燥固定,经瑞氏、吉姆萨氏、革兰氏或活体标本在光镜1000倍视野下观察附红细胞体的形态特点。结果血片、骨髓片可见直径为0.3μm~1.2μm×1.0μm~2.0μm,呈多形性,以圆形为主的附红细胞体:多数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亦可在血浆、骨髓浆中见到;排列呈小簇,有的呈花环状、半月状、串珠状;同一视野中可见紫红色、褐黄色、深褐色,也可见到弱折光性发亮的圆形小体。吉姆萨氏染色后,大小、形态、排列等与瑞氏染色相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活体标本观察被寄生或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红细胞可塑性、变形性受到影响。结论高原环境条件下人附红细胞体光镜形态与非高原地区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在战时和平时的创伤发生率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 ,其原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是致瘫的重要原因 ,但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多形核白细胞 (PMN)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受到重视[1] ,研究PMN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的压迫损伤模型  选用 77只Wistar大鼠 ,体重 2 0 0~ 30 0g ,腹腔麻醉后 ,俯卧位固定 ,于L1水平行椎板切除术 ,暴露脊髓。动物稳定 1h后 ,用 30g重物压L1节段脊髓 2 0min。1.2 实验分组1.2 .1 分组  实验共分 3组 :伤前组、损伤组和甲基强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剂量人工接种,尝试用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移居高原(海拔3700m)的成年家兔,观察高原环境下人附红细胞体是否感染家兔及接种方式与剂量对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移居高原适应30天以上的成年家兔,经耳静脉、腹腔、皮下接种人附红细胞体,之后连续30天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三种接种方式均可成功感染家兔,接种后第4~9天在成年家兔血液中可检测到附红细胞体,接种后第15~16天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达到高峰,接种后第28天附红细胞体逐渐消失;不同接种方式、剂量可致感染窗口期不同,耳静脉接种较其他方式接种窗口期早3天出现,高剂量接种较低剂量接种窗口期早2天出现;不同接种方式、不同接种剂量附红细胞体高峰期和消失期的出现基本相同。结论高原环境下人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家兔,接种方式与剂量对感染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