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发性腹膜炎为肝硬化失代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对病人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116例进行了分析,对其诊治及转归进行了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16例,男93例,...  相似文献   
2.
VEGF-C及其受体Flt-4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及其受体Flt-4(Fms-liketyrosinekinase4)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半定量的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NSCLC、12例癌旁组织及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0例NSCLC原发灶组织、10例癌旁组织、32例伴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结果:RT-PCR法:NSCLC中VEGF-CmRNA及Flt-4mRNA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无关。VEGF-CmRNA与肺癌的TNM分期正相关。S-P法:VEGF-C和Flt-4在转移的淋巴结癌细胞中、NSCL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VEGF-C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正相关;VEGF-C和Flt-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无关;NSCLC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NSCLC组织中VEGF-C基因水平上调,是由肺癌细胞分泌,并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细胞膜上的Flt-4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VEGF-C与肿瘤恶性进展有关;VEGF-C与NSCLC中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表达可做为肺癌患者判断淋巴转移的估计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的制备及其辅佐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血体外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及DC的辅佐功能。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GM—CSF,IL—4及TNF—α培养观察,并应用MTT法检测DCs在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经体外诱导扩增,可将外周血单核细胞定向诱导大量的具有典型DC形态的树突状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提示,只需少量DC,即可强烈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1)用GM—CSF、IL—4及TNF—α能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出DC;(2)DC具有高效的刺激静止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特异的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及体外抗肿瘤作用,分离人周围血单核细胞,制备DC,体外应用Hela细胞提取物作为抗原(包括可溶性抗原和颗粒性抗原),结合DC制备特异性的肿瘤疫苗;再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用激活的淋巴细胞按不同比例与Hela细胞混合培养,应用MTT法观察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经特异的肿瘤抗原刺激后的DC疫苗可活化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提高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DC特异肿瘤疫苗具有高效、特异的刺激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重组α-2a干扰素的神经营养作用靳建亚王东辉罗护球应用重组α-2a干扰素(IFN)观察干扰素对鸡胚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并利用重组干扰素和重组白细胞介素Ⅱ(IL-2)进行联合培养,探讨这两种免疫因子对神经细胞营养的协同效应。材料和方法:取4天龄鸡胚,无菌...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增龄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对42例≥60岁、主观听力正常的老年人和30例25-59岁、主观听力正常的青壮年进行BAEP对照检查。结果表明,老年组BAEP I~v各波峰潜期均比青壮年组明显延长(P<0.01).波幅普遍降低(P相似文献   
7.
口语不能(Aphemia)是以严重的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临床表现,而书写表达、对听语和笔语理解正常的一种综合病征。该综合征少见,国内尚未见报导。现将我们见到的1例报告如下,并略加讨论。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6岁,干部,回族。1986年1月27日上午,突然不能说话,左侧瘫痪。于2月3日入我科。病前两个月内先后有发作性左侧肢  相似文献   
8.
大脑半球卒中时眼球侧视运动麻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2例有眼球侧视运动麻痹的大脑半球卒中病例,与没有侧视运动麻痹的同类病例相比,有侧视运动麻痹者入院时意识障碍者多,肢体瘫痪重,CT显示病灶大,出院时病残等级高,因此病情较重,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只有大、中病灶才引起眼球侧视运动麻痹.脑梗塞引起者以额叶或颤、颞、顶叶大片皮质及白质梗塞多见,其次是基底节区的片状梗塞。脑出血引起者则以基底节出血多见,额叶出血少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