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00/2007年我院共收治左侧结肠癌性梗阻56例,均采用一期切除吻合,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14例,年龄40~82(平均59)岁。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到就诊时间26h~10d。结肠脾曲16例,降结肠19例,乙状结肠21例。均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就诊,肛门指诊无阳性发现,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低位肠梗阻。X线钡剂低压灌肠或电子结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结肠肿瘤。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低、致死率高。本文通过回顾1例妊娠合并有房间隔缺损并发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探讨妊娠相关卒中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合并有房间隔缺损的孕妇并发急性脑卒中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年4月至13年10月收治的130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乳房整形技术与否将患者分为乳房整形组和传统手术组,其中乳房整形组 70 例,传统手术组60例。比较2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结果 130例患者中,全部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乳房整形组患者主观满意率、乳房美容客观评分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采用外科整形技术进行保乳手术临床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相当,但术后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成像(MRI)LAVA动态增强序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4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变信号、形态、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计算LAVA动态增强序列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3.0T MRI平扫示乳腺良恶性病变T1WI多呈等、低信号影,T2WI多呈等、高信号影,二者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VA动态增强序列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均匀强化,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76.1%。良性病变多表现为Ⅰ型曲线,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Ⅲ型曲线;Ⅱ型曲线在良恶性病变中均可见到。以Ⅰ型曲线作为诊断良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度可达96.1%;以Ⅲ型曲线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标准,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准确度可达87.2%。结论 3.0T MRI LAVA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且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乳房重建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本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住院的4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进行乳房重建,对照组给予转移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进行乳房重建,对比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研究组重建的乳房未见明显萎缩,质地柔软,色泽外形接近正常乳房,腹部供区恢复良好未见腹壁薄弱的现象发生。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1±0.7)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2±1.1)d与对照组(5.9±1.9,14.7±2.3)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未见术后腹部供区的皮下积血等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进行乳房重建效果确切,减少了腹部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同时不影响肿瘤的治疗,达到患者对于胸部塑形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因子I-C(NFI-C)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受体Ⅱ(TβRⅡ)作用的影
响。方法含有NFI-C序列的慢病毒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根据细胞生长活性及转染效率筛选最佳转染复数(MOI);
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HFF-1细胞、转染NFI-C的HFF-1细胞以及转染阴性病毒的HFF-1细胞,并设立转染NFI-C但不用
PDGF处理的细胞;以不做任何处理的HFF-1 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RT-qPCR测定各组细胞TβRⅡ的表达。
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及SNK-q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慢病毒转染HFF-1最适MOI为50。PDGF处理的
HFF-1细胞表达TβRⅡ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PDGF作用下,转染NFI-C的HFF-1细胞表达TβRⅡ低于未转染的细胞(P<
0.05);阴性病毒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单纯转染NFI-C的HFF-1细胞表达TβRⅡ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
论NFI-C能抑制PDGF对TβRⅡ的上调作用,降低皮肤成纤维细胞对TGF-β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ICU58例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29例)和有创治疗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气管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MV),当出现PIC窗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无创通气序贯治疗;B组继续IMV,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两组患者出现PIC窗的时间、IM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PIC窗出现时生命体征(MAP、RR、HR)和动脉血气指标(ABG),以及出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住ICU时间缩短, VAP发病率、再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术前定位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评价术前超声定位的作用。结果 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1例高频超声检查阴性。根据超声表现分成6类,Ⅰ型:23例乳头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团块;Ⅱ型:9例扩张导管的末端呈低弱回声团;Ⅲ型:7例囊实混合回声结节,内见小片状无回声;Ⅳ型:6例实性低回声团块,无导管扩张;Ⅴ型:6例单纯的导管扩张,未见明确导管内结节;Ⅵ型:1例超声检查阴性,患者存在乳头溢液症状。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76.9%(40/52),术前定位准确率98.1%(51/52)。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表现多样,高频超声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通过术前定位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