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n=35)和严重脓毒症组(n=23).收集58例脓毒症患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样本中ACE含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寻糖尿病和心力衰竭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并评估纤维化相关基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心力衰竭的单细胞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数据;从CTD数据库中下载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通过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寻找与糖尿病相关心力衰竭密切联系的通路;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衰患者,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对GEO数据库的m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从中获取与糖尿病相关心衰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共鉴定了20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94个上调的基因和112个下调的基因。同时,通过对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心脏组织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组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并从中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共鉴定了265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36个上调基因和129个下调基因。PPI网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彼此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内在联系。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S100A8主要富集在心脏祖细胞中。最后,从之前所有的糖尿病心衰患者和非糖尿病心衰患者中随机选取5名患者进行PCR检测。结果提示糖尿病心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多柔比星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CON,n=10),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扩张型心肌病组(DCM,n=10),多柔比星2.0 mg.kg-1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8周;(3)扩张型心肌病 罗格列酮组(DCM RSG,n=10),罗格列酮3.0 mg.kg-1.d-1灌胃治疗,共12周。第15周检测心肌相关炎症因子浓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检测心功能。结果:DCM组与CON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 dp/dtm ax,-dp/dtm ax,TAOC显著降低(P<0.05)。心肌中TNF-,αIL-1,βIL-6,MDA及胶原容积百分数(CVF)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LVEF,TAOC有所改善(P<0.05),TNF-,αIL-1,βIL-6,MDA,CVF有所降低(P<0.05)。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线粒体活性氧在心肌成纤维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原代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组),使用脂多糖刺激的引发组,使用脂多糖加三磷酸腺苷的激活组,以及再加用mito-TEMPO的干预组。通过MitoSOX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LRP3、凋亡相关微粒样蛋白(ASC)、Pro-caspase-1、Pro-IL-1β及上清液中caspase-1 p20、IL-1β蛋白水平;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IL-1β蛋白的含量; 使用免疫共沉淀法观察ASC与NLRP3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 激活组细胞胞内线粒体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干预组线粒体活性氧水平较激活组明显下降(P<0.05);心肌成纤维细胞经脂多糖刺激后,细胞内NLRP3和Pro IL 1β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中Pro-IL-1β较激活组明显升高(P<0.05)。激活组上清液中caspase-1 p20和IL-1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caspase-1 p20和IL-1β较激活组明显减少(P<0.05)。激活组NLRP3-ASC连接形成复合体,干预组NLRP3和ASC的结合减少。结论: 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线粒体活性氧通过促进NLRP3蛋白和ASC蛋白的结合,使NLRP3炎症小体激活。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索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 related protein 1, DRP1)在脓毒症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取12只3~4月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模型组以3 g/kg剂量于腹腔注射大鼠盲肠内容物(180 mg/mL)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抑制剂组大鼠先腹腔注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 1(Mdivi 1,25 mg/kg)预处理1 h,再腹腔注射盲肠内容物。6 h后观察大鼠心肌间质白细胞浸润程度并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收集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血浆用于刺激乳鼠心肌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脓毒症血浆刺激后的乳鼠心肌细胞DRP1在丝氨酸637(S637)位点的磷酸化程度及其向线粒体的迁移。RT 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脂多糖诱导的CXC趋化因子(LPS induced CXC chemokine, LIX)以及角质细胞源性趋化因子(keratinocyte derived chemokine, K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大鼠心肌白细胞浸润明显增加、MPO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Mdivi 1抑制剂预处理可显著减少心肌白细胞浸润并降低MPO活性。脓毒症血浆刺激心肌细胞引起DRP1于S637位点去磷酸化并由胞质迁移至线粒体,同时趋化因子LIX和KC表达、释放增加。Mdivi 1(10 μmol/L)抑制DRP1可减少脓毒症血浆刺激的心肌细胞趋化因子LIX和KC的表达及释放。结论: 脓毒症时DRP1由胞质迁移至线粒体在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下外源性IL-33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设立对照组(DMEM/F12+30 mmol/L甘露醇),高糖组(DMEM/F12+30 mmol/L葡萄糖),高糖+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组(1 μg/mL),高糖+HMGB1+IL-33组(3 ng/mL)。经不同处理后,蛋白质印迹检测胶原蛋白Ⅰ、IL-33、二酰基甘油激酶ζ(DGKζ)表达量的变化;ELISA检测二酰基甘油(DAG)的分泌释放,以及蛋白激酶Cβ(PKCβ)活性的改变。结果: 心肌成纤维细胞经高糖处理后胶原蛋白Ⅰ生成增加,IL-33产量降低,HMGB1使上述情况进一步加剧,心肌细胞内DGKζ的表达下调,引起DAG的升高,并进一步促进PKCβ的激活,引发心肌纤维化。加入外源性IL-33对上述过程具有抑制作用,可抗心肌纤维化。结论: 外源性IL-33在心肌成纤维细胞模拟糖尿病状态下起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差异,及其在二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胸痛中心的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和10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浆D 二聚体含量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意义。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该人群中对主动脉夹层有鉴别意义(P<0.05)。 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正>1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70±20)g,由江苏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Agilent Sonos5500心脏彩色超声仪(美国惠普公司),阿霉素(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公司),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检测试剂盒(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随机选取30只大鼠制备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另10只为对照组。30只大鼠给予阿霉素溶液2 mg/(kg·w)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物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糖、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量不断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现如今,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之一。线粒体分裂与融合可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是线粒体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发现,线粒体分裂与融合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糖尿病相关微血管损伤。本文讨论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为未来糖尿病相关微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多柔比星建立SD大鼠DCM模型。随机分为DCM模型组(M组,n=11)、缬沙坦组(V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n=10),V组予以缬沙坦30 mg.kg-1.d-1,C组和M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放免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浓度,测定心室质量及指数,观察心肌病理改变,测定心肌胶原含量(CVF)。结果:与C组相比,M组左室内径、心室质量及指数显著增加(P<0.05),心功能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IL-6,IL-1β浓度和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升高(P<0.05)。缬沙坦可以显著降低DCM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和心肌胶原含量(P<0.05),缩小左室内径、降低心室质量及指数(均P<0.05),改善心功能(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通过降低DCM炎症因子表达,部分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