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层流无菌室保护,对急非淋7例进行诱导化疗。室内空气培养52次,38.4%标本无菌,7例病人进入层流室共计413天,其中发热天数17天(占4.1%),有效地防止了感染,取得了高疗效。本文同时介绍了层流室的消毒及患者的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128例血兴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探讨QOL的影响因素,方法:自诊断存活2年以上的12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6例接受骨髓移植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填表或信函问询,结果:随存活时间延长,Karnofsky计分逐步上升,依次为淋巴瘤>CML>AL>MM,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者>化疗后缓解期超过2.5年者>移植后1年以内者>缓解期少于2.5年者,对中药或气功的总的肯定率达57.4%,结论: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以化疗达缓解超过2.5年者生理机能明显改善,但普遍存在心理,社会问题,MM患者QOL较差,医疗费用是主要的忧虑根源,有关干细胞移植的疑虑值得引起关注,应加强中医在肿瘤治疗后期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PD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初治MM,采用PDD方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脂质体多柔比星40 mg,第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2,4-5,8-9,11-12天,每4周1个疗程,共2-6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平均接受(4.1±1.1)(2-6)个疗程,有效率为25例(96%),2个疗程有效率23例(88%)。26例2个疗程达严格意义完全缓解(sCR)4例(15%),完全缓解(CR)8例(31%),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8例(31%),部分缓解(PR)3例(12%),轻微反应(MR)2例(8%),疾病稳定(SD)1例(4%)。骨髓瘤细胞、血清单克隆M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改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其次为胃肠道反应,便秘。另外,周围神经病变(PN)较为多见。结论PDD方案治疗初治M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肺部合并症,包括感染与浸润,有人统称为“白血病肺”(Leu Kemic Lung),近十余年来有所增多,国内报道较少,为总结经验,将我室1961~1981年,20年来具有肺部合并症的85例住院病人作一详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羟基脲治疗致足部皮肤顽固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关兴  陶瑞芳 《江苏医药》2001,27(10):779-779
羟基脲为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治疗效率高 ,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小 ,而下肢皮肤溃疡为不常见的毒副作用。本文报告 4例如下。临床资料4例均男性 ,初诊时间 1991~ 1994年 ,年龄平均 37 5 (2 6~ 5 0 )岁。血象Hb(80~ 90 ) g/L ,wbc(180~ 2 34 4 )× 10 9/L ,plt(78~ 2 2 4 )× 10 9/L。肝肿大 2例 ,脾肿大 3例。胸骨压痛 4例。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 4例 ,分类均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为主。 2例作Ph染色体均阳性。诊断均为CML慢性期。 4例均以羟基脲 (0 5~ 3 0 )g/d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6例初诊AML、24例复发急性白血病、36例缓解急性白血病行血清LDH及HBDH检测,部分病例行免疫分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LDH与HBDH间具正相关性,两者敏感性无差别;AML与复发者的LDH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者,LDH值也明显高于缓解者和正常健康者,且差别有统计意义;LDH与白细胞总数有相关性,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无相关性,动态观察LDH变化可预测疾病转归;LDH与FAB亚型有相关性;与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DH和HBDH可预测白血病的发生和转归及成为FAB分型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我省于1987年下半年,以高三尖杉酯碱(H)、阿糖胞苷(A)、强的松(P)及柔红霍素(D)四种药物组成交替方案,在加强消毒隔离的病房中治疗急非淋,以求减少因耐药所致的无效与感染或/与出血所致的死亡,从而提高疗效,现将我所用此方案的初步治疗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0.
分析173例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H的原发部位不一,多数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发热常为首发症状,早期可见周围血象三系列下降,晚期伴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认为EB病毒感染与MH的发生有关。只有多次、多部位进行组织学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