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胃肠道间质瘤型间叶源性肿瘤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患者女 ,72岁。因外伤后急腹症、昏迷入院。患者不慎从楼梯滚下 ,3h后出现腹痛、昏迷 ,行急症手术见腹腔内大量血液及凝血块 ,吸尽血液 ,压住脾蒂 ,分次缝扎脾蒂和切断 ,切下脾见一肿块与脾门粘边 ,质韧 ,脾脏可见破裂口 ,探察肝脏、胃、小肠无殊。临床诊断 :脾破裂出血及肿瘤 ?脾脏连同肿块送病理检查。眼观 :脾脏 8cm× 5 5cm× 2cm ,脾门有一椭圆形肿物粘附 ,8cm× 6cm× 4 5cm ,有包膜 ,切面灰白灰红 ,实性 ,质软 ,无出血囊性变等继发改变。脾脏上有一破裂口 ,3cm× 2cm。镜检 :肿瘤与脾脏边缘粘连 (图 1) ,与脾实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 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 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去铁敏(DFO)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对3种一氧化氮合酶(NOS)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Allen's打击模型,致伤力为25gcf(10g×2.5cm),选用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组(C组);脊髓损伤组(生理盐水组,S组);去铁敏治疗组(DFO组).分别于伤后4小时取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种NOS亚型的表达情况,并于伤后5周行BBB评分.结果 DFO组及S组伤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去铁敏通过阻断铁离子引发的脊髓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减轻脊髓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诱导型NOS(iNOS)的表达;并通过减轻脊髓组织细胞内钙超载,降低固有型NOS(cNOS)的活性,减少了脊髓组织的继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73岁。因视物模糊、言语及活动减少,记忆力下降1个月,于2002年11月23日就诊于我院。患者1个月前起无明显诊因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无视物旋转。伴近事遗忘,做家务时丢三落四,出门不认识回家的路。常呆坐一旁,不主动与家人说话。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合剂应用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选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ICU收治的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老年患者38例,年龄60~92岁,ApacheⅡ评分16~32,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17例)及M-F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21例).给予机械通气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机对抗,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之后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用药量为1.0~3.0mg·kg-1·h-1静脉泵入持续镇静;M-F组患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3.0mg及芬太尼0.1mg,之后以咪达唑仑100μg·kg-1·h-1、芬太尼2μg·kg-1·h-1同时静脉泵入镇静.观察两组用药后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及达到满意镇静效果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出现明显心率、血压下降的例数.结果 P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23.3±7.7)min,M-F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54.3±19.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患者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P组(16.1±5.1)min,M-F组(34.9±1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M-F组中有4例出现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3例心率下降超过25%;P组中有1例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均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是有效的镇静剂,但丙泊酚起效快、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对老年患者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在卵巢癌中对PAX8表达的作用。 方法 应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检测卵巢癌细胞经曲美替尼处理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曲美替尼对卵巢癌细胞PAX8蛋白表达和PAX8 mRNA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曲美替尼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CCK8实验检测干扰KRAS突变卵巢癌细胞ELK1基因后PAX8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变化。 结果 GSEA结果显示,曲美替尼使卵巢癌细胞的KRAS基因和ELK1基因表达下调(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曲美替尼能抑制KRAS突变卵巢癌细胞中PAX8的转录(P<0.001);结晶紫染色法结果显示,曲美替尼处理后的KRAS突变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曲美替尼能抑制KRAS突变卵巢癌细胞PAX8基因和ELK1基因表达(P<0.001),干扰KRAS突变卵巢癌细胞ELK1基因能抑制PAX8基因的表达(P<0.001);CCK8结果显示,干扰ELK1基因表达可抑制KRAS突变卵巢癌细胞增殖(P<0.05)。 结论 曲美替尼在KRAS突变的卵巢癌中通过ELK1抑制PAX8表达及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依托区域医疗中心构建社区全科医师执业后培训机制是提高全科医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优势在于借助统一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建立评估、业务、教学一体化的区域全科医师能力提升体系。文章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构建的"一体双驱动"模式下的区域医疗中心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构建及实践情况, 并对上海市长宁区全科医师能力提升相关路径进行思考, 为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业务驱动、教学驱动提高全科医师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喉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探索该肿瘤的组织来源。方法 对1例喉骨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 喉骨肉瘤组织特征:伊红色半透明骨样基质及骨样结构由肿瘤性骨母细胞形成。免疫组化见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Cytokeratin呈阴性表达。结论 喉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早期即可发生血源性扩散,预后很差,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并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t(11;18)所致API2-MALT1融合转录本的发生率,探讨其对胃MALT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lymphoma)病理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26例为实验组;含MALT成分的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单纯的胃DLBCL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各10例及慢性胃炎活检石蜡包埋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嵌套式PCR检测B细胞IgH基因重排;采用RT-PCR检测API2-MALT1融合转录本,并通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比较,研究API2-MALT1融合转录本的检测在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IgH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在胃MALT淋巴瘤中为76.9%(20/26),在含MALT成分的胃DLBCL中为100%(10/10),在胃DLBCL中为80%(8/10),在慢性胃炎中为0(0/10);API2-MALT1融合转录本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检出率为19.2%(5/26),在含MALT成分的胃DLBCL、胃DL-BCL和胃炎中均未检出。结论API2-MALT1是胃MALT淋巴瘤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但其阳性率相对较低,通过与形态学、免疫组化及B细胞IgH基因重排检测的结合,对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腹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讨论其鉴别诊断。方法;用免疫且化及电镜的方法,结合HE形态学观察,对17例腹内纤维瘤病进行研究。结果:男7例,女10例,年龄19-78岁,平均42.9岁,中位年龄42岁。4例有手术史,2例有Gardner综合征。15例单结节,2例2枚结节。肿块直径5-25cm,平均13.5cm,多数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实性、半透明状。光镜下主要有纤细梭长和星芒状两种形态的(肌纤维母细胞,间质大量胶原。超微结构显示增生细胞周围大量胶原原纤维,质膜清楚,无基板,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免疫表型:Vim弥漫强阳性;46.7%(7/15);α-SMA局灶阳性;40%(6/15)MSA局灶阳性;CD117、CD34、S-100蛋白、PGP9.5、desmin阴性。行完整肿块及部分肠段切除者15 例。7例无复发(2-13年,平均8年),3例失访,5例随访中。姑息术者2例,1例死于肠梗阻,1例再手术后失访。结论:腹内纤维瘤病是少见且易误诊的疾病,部分与手术史以有Gardner综合征有关,可能的机制为胶原合成和降解失衡,免疫组化显示部分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特点,手术完整切除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