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2.
目的 通过实验犬门脉高压模型验证机械泵门体分流对防治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4条实验成年犬行腹部手术采用门脉主干捆绑气囊导管引出体外注水的方式制成门脉高压动物模型,同时行门脉插管,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随机分为机械泵持续门体分流A组和保守治疗B组治疗时间1周,分别对门脉压改变、止血率、血液主要有形成份及病死率进行检测记录.结果 24条模型犬均出现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A、B两组发生出血的时间和门脉压升高程度以及血红蛋白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组门脉压降低程度、止血率明显高于B组.病死率则明显低于B组(P<0.01).A组使用机械分流泵未见血液成份明显机械损伤.结论 使用机械分流泵在大型动物中行门体分流可以快速、可控降低门静脉压,从而即时、高效、确切中止门脉压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中长时段的机械分流对血液成份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3.
陈镇武 《吉林医学》2011,32(16):3199-3200
目的:探讨和比较老年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LAR)实行回肠置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5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33例LAR术后行回肠置管造口术为置管组,32例LAR术后行横结肠造口术为造口组,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置管组1例(3.03%)发生吻合口漏,造口组1例(3.13%)发生吻合口漏,置管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0±3.5)d,造口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0±3.8)d,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置管造口术对老年人低位直肠癌LAR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作用与横结肠造口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提高了患者晚期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吕振发  陈镇武 《广东医学》2006,27(7):1071-1072
目的 探讨溃疡病急性大出血紧急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7例经紧急手术治疗的溃疡病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经过一次手术而达到止血并治愈出院134例(97.8%),死亡3例(2.2%),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及时、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有助于抢救成功,而且可减少输血量,值得基层医院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镇武 《当代医学》2011,17(15):46-47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效果。方法 28例胰腺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状况良好。结论应根据诊断结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患者的各方面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镇武 《吉林医学》2014,(25):5582-5583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9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85例经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60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0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引流5例,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88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非结石性胆囊炎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穿孔型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胃癌穿孔共129例,69例急诊行穿孔修补后行新辅助化疗为A组;急诊行D2根治性胃切除9例联合同期选择D2根治术治疗535例共544例为B组。就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病情况、TNM分期、病理组织分化以及3年无病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69例修补穿孔后行新辅助化疗D2根治的患者与同期其他544例D2根治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TNM分期、病理分化较后者差(P<0.05)。两者总的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穿孔修补术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新辅助化疗可使一部分患者能接受D2根治切除,而这部分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同期其他D2胃癌根治术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经上腹部强化CT初步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12例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2例患者死于肝衰竭,所有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7.12个月。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其远期疗效越来越被关注,已被公认为是现阶段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镇武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898-189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从肿瘤的发病部位、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术前经内窥镜、X线、B超及CT等检查,术前确诊率(25.0%,15/60)明显低于术后确诊率(75.0%,45/60)(Х^2=9.145,P<0.01);好发部位:十二指肠20例(33.3%),空肠13例(21.6%),回肠27例(45.5%);60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良性肿瘤18例(30.0%),明显低于恶性肿瘤的42例(70.0%)(Х^2=8.215,P<0.01);腺癌22例(36.0%),明显高于其它性质肿瘤[15例(25.0%)、5例(8.3%)、2例(3.3%)、2例(3.3%)、1例(1.6%)、3例(3.3%)、4例(6.6%)、3例(3.3%)、3例(3.3%)](Х^2=3.89、8.89、9.152、9.162、10.23、9.012、8.999、9.042、9.111,均P<0.05);良性肿瘤行局部肠壁或肠段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我院因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及手术适应症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切除组两组,分别观察术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感染,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感染与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