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刀疗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87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95例用针刀疗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对照组92例用腰椎牵引及中药内服治疗,在治疗4周结束后及随访6个月时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4周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有效率为90.2%;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有效率为81.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疗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分析免疫耐受标志,以期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62例肾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移植稳定组40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经免疫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移植稳定组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反应排斥组(P<0.01);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与白细胞介素2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白细胞介素10呈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骨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固邦10mg/天,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观测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53.3%(P〈0.01),BMD、BGP、E,明显增加(P〈0.05),IL-6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骨方能改善临床症状,增加雌激素水平,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对PMOP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L-6、C-反应蛋白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CsA中毒时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动态监测68例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结果 肾移植术前IL-6、C-反应蛋白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IL-6和C-反应蛋白分别于1及2周左右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前1~3 d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即有不同程度升高,抗排斥治疗有效后迅速下降.并发感染时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血清肌肝升高不明显,CsA中毒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结合临床动态监测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可做为辅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的存在分布状况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21 605例住院患者血液中传染性相关指标:HBsAg、抗-HCV、抗-HIV、RPR等进行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9.78%,抗-HCV阳性率为1.70%,抗-HIV初筛阳性13例,送省CDC实验室确认13例阳性,RPR阳性共4例,梅毒抗体TPHA亦4例阳性,该4项指标共检出2 582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1.95%,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感染率的7.6%(x^2=89.3,P<0.01),且各病区不同病种群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检测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防止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相关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医院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避免资金盲目投入,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孕妇胎儿宫内HBV感染和母乳HBV传播.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92例HBV DNA阳性孕妇血中病毒含量及其产后初乳和新生儿脐血中HBV DNA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92例新生儿有55例HBV DNA阳性,胎儿宫内HBV感染率为59.8%;92例母乳有59例HBV DNA阳性,即59例有HBV排出,排毒率64.1%;母血中平均HBV DNA的含量(拷贝数/ml的对数)为(7.15±1.87),显著高于脐血、初乳中HBV DNA的含量:(6.005±1.23)和(5.04±0.83);胎儿宫内感染率,母乳排毒率,随孕妇血中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母血HBV DNA含量与55例阳性脐血、59例阳性母乳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43、0.32).结论孕妇血中HBV DNA高含量是胎儿宫内HBV感染的高危因素;HBV DNA阳性孕妇的母乳大多数具有低水平传染性,采取适当措施,可谨慎哺乳.  相似文献   
7.
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 modified Simiao Tang (加味四妙汤 Modified Decoction of Four Wonderful Drugs) for gouty arthritis and its influence on uric acid in blood. Methods: 120 cases of gouty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Modified Simiao Tang (MST)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to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allopurinol tablet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to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fter one-week treatment and uric acid (UA)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in blood were determined after 1-month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86.7% vs. 68.3% (P〈 0.01).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decreasing UA and CRP (P〈 0.05 or P〈 0.01). Conclusions: MS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gouty arthritis and decrease the levels of UA and CRP. It is good for gouty arthritis.  相似文献   
9.
血清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276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preS1-Ag,HBV-M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同时测定患者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前S1抗原与AST、ALT之间的关系。结果HBV大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70.8%,77.1%,P>0.05,患者血清HBVpreS1-Ag、HBeAg和HBVDNA检出率高度符合。HBV小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9.5%和26.2%,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276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组与preS1-Ag阴性组比较,ALT、AST升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S1抗原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出模式及其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通过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规范乙肝临床报告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1746例临床标本常规HBV检测,对常见模式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对罕见模式组用ELISA进行复检。结果 常见模式组占总阳性率的98%。罕见模式组经复检后,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出现了多达三种不同模式的改变。结论 对于HBV罕见模式,应综合分析,规范处理,方可发出HBV临床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