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8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我院自1998年2月~2003年12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共180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男46例,女134例,年龄18~76岁,平均44.5岁。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3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4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9例,胆囊息肉15例。  相似文献   
2.
运用网络对药物非临床药理研究、毒理实验研究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围绕以中药毒理实验项目管理为中心的需求,建立中药安全性评价GLP管理与数据信息化软件系统,为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词络化管理能够确保研究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掌握研究工作的进展,检查各项实验记录,随时纠正研究方案,通过计算机管理实验研究数据,保证实验研究过程数据的真实可靠、完整全面、不易消除、可追溯性和多重关联性,使得统计分析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群衰弱及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应激调适现状,为进一步对高危人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某社区200例老年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对其进行衰弱发生现状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某社区老年人群衰弱发生率高达4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6,95%CI:1.005~1.110)和目前服药种类(OR=2.419,95%CI:1.442~4.057)是老年人群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参加集体活动的频次(OR=0.602,95%CI:0.366~0.990)是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社区老年人群心理应激因子阳性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恐惧、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疑病,心理应激各维度与衰弱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社区老年人群衰弱发生率较高,这和年龄、心理应激、集体活动、服药种类密切相关,社区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提高老年人群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干提取物对AOM/DSS小鼠炎性反应相关性肠癌的干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以AOM/DSS制备小鼠炎性反应相关性肠癌模型,观察射干提取物对小鼠的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检测小鼠血清中IL6和STAT3含量变化;进行结直肠段病理组织学评分,考察射干提取物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 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出现了腹泻、便血、脱肛、消瘦等表现;各DSS循环后模型组DAI评分均升高(P<0.01),第三循环后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造模后小鼠的DAI评分(P<0.05);高剂量组肿瘤缩小;中、高剂量组小鼠腺体排列较模型组规则,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病理组织学评分分值明显增高(P<0.01),可见明显的炎性反应和肉芽组织;高剂量组评分值较模型组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IL6蛋白水平(P<0.05,P<0.01);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STAT3蛋白水平(P<0.05,P<0.01)。结论 高剂量组可抑制炎性反应相关性肠癌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福辛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及研究组(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福辛普利治疗,研究组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持续治疗3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3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运动能力[6min步行距离(6MWT)]、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两组LVEF、6MW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血清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福辛普利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更确切,更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可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常规椎弓根螺钉(CPS)与新型可灌注椎弓根螺钉(NPPS)固定术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我院收治的85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NPPS+PMM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CPS+PMM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单椎体骨水泥用量及术前、术后12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固定节段Cobb角度、椎间隙髙度、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的上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体的下终板凹陷角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单椎体骨水泥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椎间隙髙度、椎体变形指数、下终板凹陷角度均显著下降,固定节段Cobb角度、上终板凹陷角度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ODI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NPPS+PMMA在改善患者ODI评分上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戊四唑急性癫痫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变化。方法大鼠腹腔注射10 g·L-1(64 mg·kg-1)戊四唑1次,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分别于注射戊四唑后24、72、120、144 h将大鼠麻醉,灌流取脑,采用尼氏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戊四唑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结论戊四唑急性致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最大差异出现在腹腔注射戊四唑后120 h附近,可以将其作为药效学研究的海马组织取材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安徽省宿州市某医院1起麻疹暴发的传播原因。方法收集该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月疑似麻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麻疹,同时收集同期8月龄-6岁密切接触者信息,分析麻疹发病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共确诊该医院28例麻疹病例,分布于2个相邻区(县)的17个乡(镇、社区);发病年龄为3月龄-23岁,其中3-7月龄16例(57.14%)、8月龄-6岁11例(39.29%)、23岁1例(3.57%,医院护士);21例(75.00%)病例就诊后6-21d发病,其中11例(39.29%)曾共同在医院输液或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累计停留(接触)时间长、无或不详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未接种MCV、院内共同暴露、未及时发现和处置疑似病例是引起医院麻疹传播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麻疹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评估患者CSS评分和临床疗效,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又被称为原醛症)的一种重要亚型,约三分之一的原醛症均由APA所引起。有报道[1]指出,受醛固酮持续、大量分泌的影响,APA患者在卒中、左心室肥厚、慢性肾脏疾病等的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且APA患者经手术施治,多可治愈。所以,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现APA意义重大。现阶段,在筛查原醛症方面,多将血浆醛固酮浓度(PAC)与肾素活性(PRA)的比值(即ARR)当作基础指标,但有文献[2]指出,ARR有着不同的切点,统一标准缺乏。本文就醛固酮瘤中立、卧位ARR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现对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