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D)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为了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接轨而新增的疾病单元,它是一种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常因多样化的躯体症状就诊于综合医院各科门诊,尤其是神经科、心内科、消化科,据统计综合医院就医人群中30%~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D的发病具有遗传学基础.目前PD遗传学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试验组(n=67)和对照组(n=70)病人国产和进口GM1注射液100 mg,iv,qd,连续使用14 d。结果:国产及进口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及变化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没有临床意义。结论:国产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孕期17d的SD大鼠,取皮质神经元接种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LOV预处理+谷氨酸组、喜树碱组、LOV预处理+喜树碱组。通过台盼蓝排除实验评估细胞活力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测定神经元形态。结果与未处理组相比,谷氨酸处理组大部分细胞失去活力(P〈0.001),在谷氨酸处理神经元之前,洛伐他汀500nmol/L预处理3d、5d,能显著改善细胞活力(P〈0.001)。与未处理组相比,喜树碱处理组大部分细胞失去活力(P〈0.001),而在喜树碱处理前应用洛伐他汀预处理1d、3d、5d,未见细胞活力改善(P〉0.0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测定显示,与未处理组相比,谷氨酸处理组MAP-2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P〈0.001),突起的数目和长度均明显减少,洛伐他汀500nmol/L预处理能减轻谷氨酸诱导的MAP-2阳性神经元形态损害。结论洛伐他汀选择性地减轻谷氨酸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害及形态损害,提示洛伐他汀对兴奋性毒性损害相关神经病理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洛汀(LOV)对冈田酸(OA)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孕期17d的SD大鼠,取皮质神经元接种培养。待优化OA处理时间和剂量等条件后,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OA组、LOV组、LOV预处理+OA组。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结果应用OA 30 nmmol/L处理大鼠皮质神经元1h,成功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不明显影响细胞活力。LOV 500 nM预处理4d能在Thr181(AT270)。Thr231(AT180),Set202/Thr205(AT8)和Ser396等磷酸化位点显著减轻冈田酸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不影响总Tau蛋白水平。结论 洛伐他汀减轻冈田酸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提示洛伐他汀对Tau相关神经病理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接通高压后,mA 表指示偏低并有颤动不稳定现象。当 mA 选择在2mA值时,mA 表指示1.3mA,在15mA 值时指示约为13mA。同时还发现这种现象与控制球管上下移动后停位的电磁制动器工作与否有关,当电磁制动器通电工作时,mA 表指示尚属正常,而不工作时则有偏低和不稳定。故障分析 mA 表指示偏低和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对维甲类X受体α(RXRα)生成及到细胞质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2awt)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Aβ短肽及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695过表达处理实验组,应用核质分离结合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XRα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含量;分别对上述2组N2awt细胞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定位染色,观察RXRα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分布的改变。结果 在N2awt细胞中,APP或Aβ增多不影响RXRα的表达但导致RXRα在细胞质中含量与分布增多,分别从对照组的3.2%增加至APP处理组的17.6%及从对照组的3.8%增加至Aβ处理组的14.3%;与健康人比较,AD患者脑皮质细胞中RXRα在细胞质分布增加。结论 Aβ可能影响RXRα到细胞质的穿梭。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D的发病具有遗传学基础。目前PD遗传学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β-分泌酶(β-siteAPPcleavingenzyme,BACE)在β位点裂解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gor protein,APP)并产生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Aβ),Aβ的聚集是形成阿尔茨海默病(Alzhemier’s disease,AD)患者脑中老年斑的主要原因,引起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减退,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中心和共同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