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机械通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3.3%)与对照组有效率(7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h、2h后的HR、RR、PaCO2、PaO2/FiO2、pH值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h、2h后的HR、RR、PaCO2、PaO2/FiO2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左心衰采用机械通气联合常规治疗,获得了较佳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术,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术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在预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栓塞危险的价值.方法 本组选取76例慢性持续性非瓣膜房颤患者,分为阳性组(有栓塞史及超声检查上述指标阳性患者)36例,阴性组(无栓塞史及超声检查上述指标阴性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的浓度.使用超声诊断仪经食管超声测定左心房(耳)血栓、左心房自发回声显影.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阳性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高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水平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脑利钠肽的水平可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中相关血管(IRA)再通率的疗效,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PCI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共85例在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CAG+PCI)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替罗非班组:共45例,于行PCI术前至少40 min使用替罗非班;B组为常规治疗组:共40例,术前未使用替罗非班,常规内科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通过观察患者于冠脉造影术中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CI术,两组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远端血流TIMI 2~3级出现率,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和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出血及近期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行急诊PCI术前早期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促进闭塞血管术前血流的再通,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有助于提高急诊PCI的判断及成功率,而出血等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中相关血管(IRA)再通率的疗效,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PCI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共85例在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CAG+PCI)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替罗非班组:共45例,于行PCI术前至少40min使用替罗非班;B组为常规治疗组:共40例,术前未使用替罗非班,常规内科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通过观察患者于冠脉造影术中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采用X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CI术,两组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远端血流TIMI2—3级出现率,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和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出血及近期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行急诊PCI术前早期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促进闭塞血管术前血流的再通,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有助于提高急诊PCI的判断及成功率,而出血等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作用。方法将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符合该试验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剂量组,强化组自入院起连续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d直至术后1月,1月后改为常规剂量10 mg/d;常规剂量组自入院时即给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d直至随访结束。观察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础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前hs-CRP、cTnT、CK-MB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7d及术后1月两组血浆hs-CRP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7d两组血浆cTnT、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血浆cTnT、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强化组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而常规剂量组有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血浆hs-CRP、cTnT、CK-MB水平,并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后联合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8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即在常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即刻通过抽吸导管于闭塞处以远注入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药物,其后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术)及对照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半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随访半年内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两组间入选时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术后TIMI3级血流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91.5%比89.3%,P=0.531);联合药物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低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21±6比25±8,P0.001),心肌灌注分级(TMPG)2~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65.2%比52.1%,P0.001)。联合药物治疗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6.7%比53.6%,P=0.02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1%比3.6%,P=0.712)。联合药物治疗组半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对照组升高(50%±8%比46%±9%,P0.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值较对照组减小(47.6%±8.3%比52.6%±7.7%,P0.001)。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后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水平的灌注,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能对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