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5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544株大肠埃希菌经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从中随机选取276株用药敏纸片检测,仅52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的TEM、SHV、OXA型3种β-内酰胺酶.结果 52株大肠埃希菌含TEM型46株,SHV型1株,OXA型6株.其中同时含TEM型和SHV型1株以及含TEM型和OXA型5株.结论 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另外本次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型ESBLs,也是造成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的发生和耐药基因传播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544株,随机选取276株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的筛查,对筛出的耐药菌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MIC值测定和PCR扩增分析。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进行TEM、SHV、OXA型三种β-内酰胺酶的筛查。结果TEM型46株,SHV型1株,0xA型6株,TEM型和SHV型均阳性1株,TEM型和OXA型均阳性5株。产TEM型β-内酰胺酶中TEM-1型最常见,耐酶抑制剂TEM型β-内酰胺酶(IRT)未发现。结论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本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是造成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四川省5.12地震灾区甲肝疫苗(HepA疫苗)群体性接种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测四川省5个开展了灾后甲肝疫苗(HepA疫苗)群体性接种的灾区县和5个对照县1~12岁健康儿童的甲肝(HAV) IgG抗体,并比较灾区县和对照县在接种前后甲肝报告发病水平.结果 灾区县1~12岁健康儿童血清HAV-IgG抗体阳性率为72.40%,对照县为39.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灾区县在开展灾区HepA疫苗群体性接种前的3年平均发病率高于对照县,在开展接种后的2年平均发病率低于对照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川省5.12地震灾区HepA疫苗群体性接种产生了良好的免疫效果,有效的控制了地震后灾区甲肝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IV感染及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09例抗-HIV初筛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女性感染者比例逐年上升,性接触传播占24.8%,血液传播占11.0%,静脉药瘾占8.3%。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80.7%)、消瘦(56.0%)、咳嗽咳痰(33.9%)、腹泻(25,7%)和淋巴结肿大(21.1%);最常见的临床机会性感染是肺部感染(49.5%)、乙型肝炎(22,9%)、带状疱疹(15.6%)、梅毒(14.7%)、丙型肝炎(13.8%)和口腔真菌感染(12.8%)。实验室检查78.0%患者淋巴细胞减少、68.8%低蛋白血症、35.8%白细胞减少、32.1%贫血。63例(57,8%)患者进行T细胞检查,CD4+/CD8+比值均小于1,其中62例患者CD4+/CD8+比值均小于0.5。结论109例HIV感染患者主要经性接触传播。HIV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不具特异性,临床应提高认识,重视抗HIV血清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川I省发生的II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TypeIIVaccineHyperviariablePoliovirus,cVHPVIl/TypeIIVaccine-derivedPoliovirus,cVDPVII)的循环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控制脊灰和维持无脊灰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8月~2012年2月,四川省发生了cVHPV。/cVDPV。事件,现场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循环事件共发现4例病例,在4例病例和1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HPVII/VDPVII。结论低ISI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elitisAttenuatedLiveVaccine,OPV)接种率是此次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各级卫生部门所采取的包括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OPV应急免疫等多项措施,阻断了cVHPV,。/cVDPVll,控制了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儿童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 A)、麻腮风联合(麻风腮)减毒活疫苗(live,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MMR)群体性预防接种效果。方法四川省卫生厅安排于2013年5月6日~12日在芦山县、宝兴县全县及其他县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开展了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采用Hep A和MMR分别对18月龄~14岁儿童和8月龄~14岁儿童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然后分析评价地震灾区报告和现场快速评估的Hep A和MMR接种率。结果截至2013年5月16日,雅安市8个县区共报告38?988人接种Hep A,38?696人接种MMR,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01%和98.87%。芦山县、宝兴县2个重灾县Hep A和MMR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7.40%和97.06%。结论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Hep A、MMR群体性预防接种达到预期效果。及时决策、对口支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在此次群体性接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后4年的保护效果。方法在被动监测分析中,选择都江堰、什邡、江油和茂县作为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县(区、市,下同),浦江、广汉、游仙和马尔康作为对照县,比较分析2005~2012年甲肝、细菌性痢疾(菌痢)等发病情况,数据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主动监测数据来源于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省彭州、崇州、江油、绵竹、汶川、理县6个地震灾区县开展的甲肝监测项目。结果被动监测数据显示:2009-2012年HepA接种地区甲肝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80/10万,比2005~2008年的年平均发病率(7.43/10万)降低了74.83%。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地区免疫覆盖人群(〈15岁),2008年以后甲肝年平均发病率均〈0.05/10万,低于对照地区。此外,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以外的成人,甲肝发病率较群体性预防接种前也出现明显下降。主动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6个监测县共实验室诊断12例甲肝,但无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覆盖的年龄组人群。结论 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对18月龄~12岁儿童开展的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同时也在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地区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减少了成人甲肝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e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提供补充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儿童OPV接种率快速评估、病例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OPV应急强化免疫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结果2011—08/2012—02从送检的阿坝县4名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经鉴定为Ⅱ型(PV—Ⅱ),其VP.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Ⅱ型Sabin脊灰疫苗株比较,分别有5、6、8、1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0.55%、0.66%、0.89%、1.22%,共享5个突变位点,且高度同源,根据WHO新修订的Ⅱ型VDPV鉴定标准,其中3例标本为VDPV,1例标本为VHPV,表明阿坝县发生了Ⅱ型VHPV/VDPV循环事件。事件发生后,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OPV强化免疫等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阻断了VHPV/VDPV循环传播,没有出现新发VHPV/VDPV病例。结论OPV低免疫覆盖率,是本次VHPV/VDPV循环事件发生的最主原因。为避免VHPV/VDPV循环的出现和传播,在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和提高接种覆盖率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IPV替代OPV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在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知识及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在高校开展行之有效的肝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95所高校按各校人数1%比例随机抽取在校学生共计12957名进行肝炎防治知识及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88.62%被调查大学生知道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18.99%-66.32%之间;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医学和非医学专业的同学知晓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得知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时,8.58%的同学会尽量回避交往,当问及"与乙肝病毒携带者进餐的态度",选择介意和很介意的同学占26.63%%;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对乙肝非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提高,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正向态度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广播电视、医生教育及宣传画报是在校大学生获取肝炎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四川省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知识掌握不全面系统,不同人群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不同,故有必要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肝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qnr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傲生物与临床特征,为控制qnr阳性菌感染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PCR扩增筛选产qnr阳性株,通过测序、接合试验进行确证。收集qnr阳性菌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其微生物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34例qnr阳性细菌感染者资料,结果显示2005年10月-2006年4月期间我院存在qnr阳性菌株的流行,以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qnr阳性菌株对头孢菌素类与氟喹诺酮类高度耐药。结论qnr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增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导致患者预后恶化,抗生素选择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包含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细菌的存在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