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功能动态平板X线机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40例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多功能动态平板X线机组(300例)及普通平板X线机组(240例),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检查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静脉肾盂造影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功能动态平板X线机组检查时间为(25.5±8.2)min,辐射剂量为(12.5±6.8) mAs,普通平板X线机组检查时间为(39.2±12.1) min,辐射剂量为(23.6±7.6) m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功能动态平板X线机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能明显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和缩短检查时间,并能提高影像质量,在泌尿系造影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尤文氏肉瘤 (Ewing’s Sarcoma,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脊柱ES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病变累及颈椎、胸椎各3例、腰椎1例。CT检查:2例椎体和/或附件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MRI检查:7例均表现椎管内外肿物,瘤体T1WI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 6例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例T2WI为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均表达CD99阳性。 结论 青少年患者进行性发展的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伴脊柱溶骨性骨质破坏,提示脊柱ES可能。脊柱ES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确诊。CT、MRI综合使用为脊柱ES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双源CT和MRI评价所得的心脏移植接受者的左室功能和心肌质量进行对比。对12例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分别行双源CT和MRI检查。对受试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MSCT及MRI表现。结果 18例胰岛素瘤除1例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最大径0.3~2.0 cm。MS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结节,MRI平扫病灶呈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MS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和门脉期强化降为等密度。 结论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反映了胰岛素瘤的病理特点。MSCT动态增强应作为胰岛素瘤首选筛查手段,合理使用MSCT动态增强与MRI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胰岛素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铁过载和脂肪肝对ADC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纳入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多回波Dixon序列检测肝R2*值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分别评估肝铁过载和脂肪肝.根据有或无肝铁过载或脂肪肝进行分组,比较组间ADC值差异.采用WHO推荐的肝纤维化替代标准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分析ADC值与R2*、PDFF、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DC值的影响因素.剔除肝铁过载或(和)脂肪肝患者后,再分析ADC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铁过载组及脂肪肝组的ADC值均显著降低(P均<0.05).R2*、PDFF及肝纤维化分级均与ADC值呈负相关(r=-0.457、-0.298、-0.385,P均<0.05),且是ADC值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307、-0.382、-0.412,t=-2.666、-3.331、-3.510;P均<0.05).剔除肝铁过载或(和)脂肪肝患者后,ADC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明显提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73、-0.456、-0.688,P均<0.05.结论肝铁过载和脂肪肝会导致ADC值降低,影响ADC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应用ADC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时,需注意肝铁过载和脂肪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 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 DWIBS)是一种高分辨的体部DWI技术。本文目的在于探讨DWIBS在腹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腹部共142枚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实质部分的ADC值进行测量,包括恶性转移瘤67枚,炎性增生31枚,淋巴瘤44枚。采用DWIBS序列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腹部良、恶性淋巴结、淋巴瘤ADC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诊断试验的ROC曲线分析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结果 DWIBS对腹部淋巴结病变显示良好。良性淋巴结实质部分的ADC值为(1.31±0.09)×10-3mm2/s,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组为(0.94±0.71)×10-3mm2/s,淋巴瘤组为(0.61±0.16)×10-3mm2/s。三组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当以ADC值等于1.20×10-3mm2/s 作为鉴别良恶性的诊断指标,其诊断价值为优(Az值=0.973,P<0.05),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91.0%。当以ADC值等于0.78×10-3mm2/s作为淋巴结转移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的阈值时,诊断效果良好(Az值=0.901,P<0.05),灵敏度为88.1%,特异度为81.8 %。良、恶性淋巴结坏死区之间的ADC值分别为(1.39±0.10)×10-3mm2/s和(1.35±0.10)×10-3mm2/s,两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 DWIBS在腹部淋巴结病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ADC值可用于腹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电恒温箱加热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80例进行MSCT增强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420)和对照组(n=1260),将对比剂(优维显300和优维显370)放入电恒温箱加热至37℃后进行MSCT增强,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注射优维显300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优维显370时,实验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电恒温箱加热优维显370至37℃时,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MR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形态正常的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IGHD)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1例垂体形态正常的IGHD患者及17名正常人,两组均接受垂体冠状面多层面MR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垂体前叶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记录强化峰值时间(TTP)及最大强化率(Rmax),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TTP及Rmax的差异性。对IGHD组TTP、Rmax与生长激素水平进行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IGHD患者TTP比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两组间R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激素水平与TTP存在负相关(P〈0.05),与Rmax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中TTP的延长对有临床症状且垂体形态正常的IGHD患者有提示及辅助诊断作用。生长激素水平的缺乏与垂体前叶局部灌注延迟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对心脏移植接受者进行无创性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其影像质量和重建间隔时间。对20例近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受试者进行双源CT扫描[19例男性,1例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致癫痫性颞叶内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为致癫痫性颞叶内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对比观察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位置、直径、信号等MRI表现。结果 28例中,神经元及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21例(21/28,75.00%),胶质瘤5例(5/28,17.86%),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例(2/28,7.14%)。23例肿瘤位于杏仁核-海马区,5例位于颞叶内侧其他区域。与胶质瘤相比,神经元及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直径多<2cm(χ2=6.62,P=0.034),且瘤周水肿不明显(χ2=6.62,P=0.034)。28例中,18例发生囊变,9例发生钙化,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间囊变的发生率、囊变特点及钙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15例合并FCD,神经元及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较其他病理类型更易并发FCD(χ2=5.791,P=0.029)。结论致癫痫性颞叶内侧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病理类型以神经元及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