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约占先心病的15%~20%。幼年时期症状轻,不少患者到成年才发现,50%患者存活超过40岁。老年ASD患者外科手术修补优于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年龄≥60岁老年ASD患者由于心房水平长期左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重度肺动脉高压短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科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法舒地尔6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用药14 d后观察6分钟步行距离、血流动力学参数、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血浆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 BNP)变化情况。结果 共纳入21(男4,女17)例患者,年龄16~54(32±14)岁;用药14 d后6分钟步行距离由(445±49)m显著增加至(471±40)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WHO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5)。血浆NT-pro BNP亦明显下降,从(788±623)pg/ml降低至(464±393)pg/ml(P<0.05)。右房平均压从(6.1±2.3)mm Hg降低至(5.2±1.8)mm Hg(P<0.05);右向左分流量从(23±16)%明显减少至(18±16)%(P<0.05);而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体肺循环血流量比值、体肺循环阻力比值、股动脉氧饱和度、心脏指数等指标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较用药前均有所改善,仅体循环压力及阻力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法舒地尔短期内应用可显著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相关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WHO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有效改善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而且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及在PAH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PAH患者328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234例,平均年龄32.4岁。选择同时间段在体检中心体检的17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136例;平均年龄34.3岁。两组均进行血液分析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PAH患者均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 PAH组MPV较对照组高[(9.08±1.20)fL vs(8.15±0.74)fL,P0.001]。在PAH组中,其中轻中度44例,重度284例。重度PAH MPV较轻中度PHA高[(9.2±1.1)fL vs(8.6±1.3)fL;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PV8.75 fL作为分界点预测PAH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59%。结论 MPV水平与PAH存在明显相关性,MPV能作为诊断PAH的一种炎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5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发病特点。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0岁以上继发孔ASD患者525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SCA),观察有无CAD及其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狭窄面积≥50%作为CAD诊断标准。结果本研究中,CAD患者68例(13.0%)。男性CAD发病率(19.1%)高于女性(10.3%)。随年龄增长,CAD发病率逐渐增加。ASD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CAD发病率为7.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二者并存时CAD发病率分别为22.6%、31.2%、50.0%。高血压和糖尿病是CA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SD患者术前应根据年龄、性别及其他危险因素确定是否应常规行SCA检查。对于男性,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即使年龄<50岁,术前也应常规行SCA排除CAD,而女性如果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常规SCA可考虑延迟至55岁之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位心合并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7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6例确诊为右位心合并ASD或VS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封堵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重复左心室造影,均未见明显残余分流。心脏X线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明显异常。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右位心合并单纯性ASD或VSD,行介入封堵虽有其特殊性,但如果熟悉右位心解剖结构,仍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07—2017年收治的107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波生坦治疗,定期随访,记录患者各种不良事件、临床恶化事件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 107例患者中,失访3例;治疗期间,3例(2.8%)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用波生坦,更换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药物。将最终纳入的101例患者分为A、B、C组。A组(n=41)为因严重肺动脉高压已失去手术机会,但无中心性紫绀和杵状指/趾的艾森曼格前期患者;B组(n=35)为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并因右向左分流而出现紫绀和杵状指/趾的艾森曼格期患者;C组(n=25)为接受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患者均接受0.4~10.0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死亡9例。A组共有6例(14.6%)治疗后经右心导管检查达到关闭缺损标准而行手术治疗;B组无患者达到关闭缺损的手术标准;C组3例(12.0%)治疗后经右心导管检查发现肺动脉压力基本恢复正常而停止靶向治疗。随访期间,A组恶化11例(26.8%),其中,4例死亡;B组恶化14例(37.1%),其中,4例死亡;C组恶化5例(20.0%),其中,1例死亡。3组临床恶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平均无临床恶化事件存活时间分别为(3.30±2.29)年、(3.61±1.96)年、(3.59±2.00)年,组间平均无临床恶化事件存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服用波生坦治疗时,其预后与非手术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先天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室缺)采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6-16至2010-6-22,成功封堵肌部室缺21例(其中同时合并膜部室缺5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4~35岁(平均12岁)体重13~74 kg,中位数38.8 kg。均可于胸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左心室造影显示肌部缺损左心室面直径为(8.9±4.8)mm。结果 21例均成功建立动静脉轨道,动脉进路选择右股动脉,静脉进路为19例穿刺右股静脉,2例采用右颈内静脉。选用的封堵器为美国AGA公司肌部室缺封堵器4枚,动脉导管未闭蘑茹伞2枚;德国pfm弹簧圈1枚;国产肌部室缺封堵器8枚;国产PDA封堵器6枚。一般选择封堵器直径>肌部室缺直径3~6 mm,本组为(9.8±2.8)mm。3例有残余分流者均为多发缺损,分流束≤2 mm,随访期间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和传导阻滞。结论肌部室缺发病率较低,仅占我院室缺介入治疗的2%,其特点是多发,且易低估缺损大小。经导管法堵闭肌部室缺成功率较高,疗效明确,操作安全,准确判断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及操作者的经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之一,约占先心病的10%~20%左右,主要见于幼儿及儿童。多数病人到了青春期后才出现症状,特别是到了35岁后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室承受了左向右的分流量和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容量和压力双重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