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蔡敏玲  陈汉梅 《广西医学》2003,25(10):2055-2057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病人出院后自我护理的前提和保证。我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对 1 0 2例 ( 1 2 5只眼 )抗青光眼术后患者 ,进行出院指导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和手术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2例抗青光眼术后患者 ,男5 1例 ( 65只眼 ) ,女 5 1例 ( 60只眼 ) ;右眼 44例 ,左眼 35例 ,双眼 2 3例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1 6岁。1 .2 手术方式 :本组 1 2 5只眼 ,其中行小梁切除术73只眼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 2 2只眼 ,周边虹膜切除1 2只眼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少年近视屈光状态及变化规律,探讨近视加深的原因。方法选取确诊为近视眼的患者357例(714只眼)。按年龄段分为7~11岁、12~14岁、15~17岁、〉18岁4组,收集每例患者每年的屈光度,以等效球镜值为屈光度值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11岁、12~14岁、15~17岁、〉18岁加深的度数分别为:(0.92±0.40)D/年、(0.63±0.41)D/年、(0.48±0.29)D/年和(0.25±0.41)D/年,4个年龄段组患者近视加深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12~14岁组与15~17岁组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的屈光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深,但不同年龄阶段近视加深的速度明显不同,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加深的速度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变化及发展规律。方法:对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826例近视青少年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观察,采集患者每年的屈光度,并按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7~10岁、11—14岁、15—17岁、18—20岁年龄组的等效球镜分别为(-1.89±1.19)D、(-2.65±1.54)D、(-2.84±1.52)D、(-3.46±1.71)D,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5,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近视度数越深。四组年均近视度增长量分别为(1.02±0.48)D、(0.71±0.37)D、(0.55±0.31)D和(0.30±0.33)D,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32,P〈0.05),年均近视增长量存在年龄越大,近视增长量越小的趋势。结论:青少年年龄越大,患者近视度数越深,每年近视度增长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渗漉法提取元胡生物碱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元胡干燥茎为常用理气止痛,活血散瘀的中药。元胡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在各种制剂中,元胡往往采取渗漉提取有效成分。元胡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能形成生物碱盐,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为此,我们应用L_9(3)~4正交表做正交试验(见表1)对元胡渗漉条件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15岁儿童散光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及分布规律。方法从2009年8至10月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门诊就诊患者中随机选择7~15岁儿童249例(498只眼),用1%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瞳孔散大后进行屈光度检查。结果 498只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占80.3%(400/498)。各种散光眼中,复合型近视散光最多,占50.2%,其他依次为复合型远视散光21.1%,混合散光7%。散光程度≤1.00D者占57%,≤2.00D者占22.5%,≤3.00D者占12.5%,≥3.25D者占8%。按散光轴向分,顺规散光占87.5%,逆规散光占6.5%,斜轴散光占6%。结论散光在7~15岁儿童中的检出率为80.3%,各年龄组散光分布均以低中度散光为主,7~9岁儿童以复合型远视散光为主,10~15岁儿童以复合型近视散光为主,各年龄组散轴向均以顺规散光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气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长时间保持头低位的问题。方法 :术后均采取四种体位 :1井式头架位 ;2俯卧位 ;3低头坐位 ;4夜间向健侧眼侧卧 ,交替执行。结果 :由原来单一俯卧位的每天 4h左右 ,增到现在的 8~ 16 h以上 ,促进了视网膜复位。 36例 (36只眼 )中 ,视网膜复位 33只眼 (92 .3% ) ,视力提高 2 9只眼 (80 .8% )。结论 :四种体位即井式头架位、俯卧位、低头坐位、夜间向健侧眼侧卧位交替执行不失为长时间保持头低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潜在病因及发现途径。方法:对64例3~6岁弱视儿童就诊原因进行调查,并对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分析。结果:64例弱视儿童中经学校体检发现异常者39例占60.94%,父母发现异常者20例占31.25%,其他原因5例占7.81%。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59例占92.18%,斜视性弱视5例占7.82%。结论:学校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视光门诊散瞳验光,是发现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汉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781-278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入院的99例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咳嗽、退热、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腔内注气术治疗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体位护理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玻璃体腔内注气术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先进的方法,术后要求每天俯卧位4-6h以上,病人往往因精神、体力消耗太大而难以坚持。1993年1月~1998年12月,我科利用全氟丙烷(C3F8)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6例,术后采用四种头低位交替执行,使病人每天保持头低位达8-16h以上,对促进视网膜的修复起到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993年1月~1998年12月,我科采用C3F8注入玻璃体腔内治疗黄斑孔视网膜脱离36例(36只眼)。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