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PHC)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迄今,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PHC唯一最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但由于部分早期及进展期肝细胞癌不分泌AFP,因此约有30%~40%的肝癌病人AFP表现假阴性结果。Deugnier等自1980年以来先后报道PHC病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的活性明显升高,提出AFU可作为诊断PHC的新标志物。近几年来,国内也讨论热烈。为此,我们对广东地区223例病人的血清AFU、AFP分别进行检测,以探讨AFU对PHC,尤对AFP阴性的PHC病人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对象及方法 一、观察对象:1992~1993年本院住院部各病区收治的223例病人,其中(1)原发性肝癌50例,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0.2岁,均经  相似文献   
2.
胃神经官能症在临床较常见,一般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笔者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运用旋覆代赭石汤加减选择性治疗神经性嗳气患者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男性14例,女性36例;年龄19~59岁;病程6个月~3年。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以...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7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溃疡为临床常见病,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患者7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58例,女性15例;年龄24~82岁;病程2~20年。治疗方法以乌贝散合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黄芪15g、桂枝6g、白芍12g、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陈皮6g、茯苓12g、香附10g、海螵蛸10g、浙贝10g、元胡10g。肝胃气滞加柴胡、佛手、枳壳;肝胃郁热加黄连、川楝子、公英;脾胃虚寒加吴茱萸、良姜;胃阴亏虚加沙参、麦冬、玉竹;瘀血阻滞加丹参、三七。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服法…  相似文献   
4.
陈植荣 《现代保健》2013,(11):86-8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08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9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1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2.88%。定位诊断率与定性诊断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检查的最好方法,能有效的对其发病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诊断率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强弱、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观察中药温建汤加西药多潘立酮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动力障碍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温建汤,2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病情变化情况,并对具体疗效进行相应的对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中药温建汤加西药多潘立酮治疗胃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能显著改善症状,是治疗动力障碍型F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 ,而胃动力障碍是该病主要证型。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 ,西医尚缺乏特异有效疗法。笔者近年来 ,采用中药厚朴温中合黄芪建中汤加西药多潘立酮 (吗丁林 )联合治疗胃动力障碍型 FD患者 93例 ,并设西药多潘立酮组作为对照组 ,进行临床治疗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来源于门诊患者 ,实验室检查 ,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 ;无糖尿病、结缔组织及精神等全身疾病。所有病例均具有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58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总结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经验。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5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46例,多发12例。MRI平扫T1WI3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2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3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52例为低或稍低信号,6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MRI可作为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MR表现,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6例膝关节外伤病人,采用包括矢状、冠状及放射状等多个方向及T1WI、T2WI及FFE等多个成像序列进行成像,观察不同部位病变的发生例次及不同损伤程度交叉韧带的表现.结果 56例共检出77处韧带挫伤及撕裂,附着点撕脱有9处.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有32处,撕裂14处,后交叉韧带损伤18处,撕裂13处;前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单纯前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2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撕脱3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不合并附着点撕脱有22例.结论 MR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病变及损伤程度诊断准确率高,能作为术前无创性检查手段,为选择是否手术治疗及手术方式提供最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