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与栓塞占远期并发症的首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监测简便、敏感、快速、实用的实验室首选指标,其报告方式的标准化对临床医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作为一个较好的监测抗凝药物水平的表示方法,已被WHO推荐使用,但对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时PT-INR值的允许范围各地报告不一,为此,我们对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令治疗时PT监测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以探讨适合本地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中PT-INR的允许范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室监测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2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得到缓解,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增加,未出现不良症状。结论:外科治疗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薄小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重度二尖瓣狭窄伴薄小左心室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13例重度二尖瓣狭窄伴薄小左心室患者的l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0例死亡.结论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薄小左心室的患者与非小左心室患者比较,病情重,手术风险高,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病死率较高,但不是手术禁忌症,围术期正确而有效的处理是成功的关键,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年余,平素易感冒,剧烈活动后口唇轻度发绀。无昏厥史、发音中等。我科以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房室管畸形收入院。查体:血压11/7kPa,口唇、四指(趾)无明显紫绀、无杵状指(趾)。心率86次/分,律齐、心尖搏动在胸骨左缘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ATA4基因变异与房间隔缺损遗传的相关性.方法采集云南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2个房间隔缺损(ASD)家系,共4名ASD患者和11名成员,选择GATA4基因编码区内4个可引起氨基酸改变的cSNP和GATA4基因附近的11个STR位点以及5个GATA4基因内STR位点,进行PCR和DNA测序分析.结果 D8S258、D8S552两个位点存在多态性,Q19E(rs1139240)、L39V(rs1139241)、P66A(rs1139244)和G377S(rs3729856)位点未发现多态性及突变.结论 D8S258、D8S552在本文人群中检测到多态但未检测到突变,4个cSNP位点未检测到突变。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疾病,分为导管前型(婴儿型)和导管后型(成人型)两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最常见的心内合并畸形是室间隔缺损,少见的合并畸形有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等心脏复杂畸形。目前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是手术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均较为复杂。我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5例,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2月间15例14岁以下儿童心脏辩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分析儿童心脏辩膜置换术的原因、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治疗等问题。方法:全组儿童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人工机械筋膜置换术。其中MVR7例,MVR VSD修补2例,AVR2例,AVR PDA缝闭1例,AVR 二尖瓣成形术1例DVR2例。结果:住院死亡2例。13例患者出院,失访5例,随访时间9—112月,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I级10例,Ⅱ级3例。生长发育正常。1例儿童出现抗凝治疗并发症。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瓣膜型号和严格监测术后抗凝治疗是儿童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狭窄5例报告陈智豫雷定华刘家准风湿性三尖瓣狭窄在风湿性心脏病中较为少见,大都合并有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病变,特别是二尖瓣狭窄。女性发病较男性多,现报告5例诊治情况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在19~...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65岁 ,体重 65kg,体查 :双肺细湿音 ,主动脉瓣可闻及II~III -DM叹气样 ,周围血管征 ( +) ,肝肋下 3cm ,双下肢浮肿 ,端坐呼吸。彩超示 :主动脉瓣增厚 ,钙化 ;LVD :65mm ;EF :45 % ;EKG :左房、室增大 ;X线胸片 :主动脉结增大 ,左室大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静脉复合麻醉插管 ,胸骨正中切口进胸 ,肝素后置主动脉插管 ,右房腔静脉二级插管 ,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 ,阻断循环 ,体外循环降温至 2 8℃~ 3 0℃ ,先解剖主动脉根部在右冠开口上1cm作 4/5周横断主动脉 ,直接从左、右冠开口温血灌注心肌停跳液 ,主动脉瓣为三叶式 …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对老年二尖瓣置换术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二尖瓣置换术(MVR)中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择期MVR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FI组、缺血预适应(IPC)组、SFI联合IPC(SFI+IPC)组,每组20例;SFI组分别在术前30 min经中心静脉和开放主动脉后经体外循环(CPB)泵入SFI 1.5 ml/kg;IPC组接受3 min缺血,5 min再灌注的缺血预适应;SFI+IPC组为SFI联合IPC使用,对照组为常规CPB;4组均予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损伤生化指标,观察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多巴胺使用情况,电镜下观察术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SFI+IPC组心脏指数(CI)、心脏每搏指数(SVI)、左室做功指数(LVSWI)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YO)、丙二醛(MDA)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术后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用量低于其他3组(P<0.05),术后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损害较其他3组轻. 结论 SFI和IPC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