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Aβ1-42寡聚体对大鼠大脑的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经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挑选出逃避潜伏期少于60s的60只实验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设为正常组、PBS对照组、Aβ1-42纤维组、Aβ1-42寡聚体组.将Aβ1-42纤维或Aβ1-42寡聚体注射于大鼠右侧脑室制成实验动物模型;PBS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给予注射等量的PBS;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变化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水平变化情况.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及PBS组比较,Aβ1-42纤维组和Aβ1-42寡聚体组大鼠皮质MDA含量(分别为7.826±1.696、11.247±1.948)及海马MDA(分别为9.818±1.900、15.090±2.425)含量增加(P<0.05),皮质SOD(分别为29.829±6.340、18.649±6.070)和海马SOD(分别为51.097±8.381、31.634±8.680)活性下降(P<0.05),皮质GSH-Px(分别为133.113±17.506、79.503±19.936)和海马GSH-Px(分别为154.819±23.688、102.800±28.332)活性下降(P<0.05),其中,以Aβ1-42寡聚体组的变化更明显.HE染色可知,Aβ1-42纤维体及Aβ1-42寡聚体可使大鼠大脑海马区的神经元损伤,其中,Aβ1-42寡聚体对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作用更严重.结论 Aβ1-42纤维、Aβ1-42寡聚体都可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引起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以Aβ1-42寡聚体氧化损伤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丢失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60只7月龄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kg^(-1)·d^(-1))、糖皮质激素模型组(醋酸泼尼松:6 mg·kg^(-1)·d^(-1))、糖皮质激素+丹参素低剂量组(12.5 mg·kg^(-1)·d^(-1))、糖皮质激素+丹参素中剂量组(25mg·kg^(-1)·d^(-1))、糖皮质激素+丹参素高剂量组(50 mg·kg^(-1)·d^(-1)),糖皮质激素+(阳性对照药)骨化三醇组(0.045μg·kg^(-1)·d^(-1))。采用醋酸泼尼松连续灌胃14周建立大鼠骨丢失模型,同时采用丹参素和骨化三醇灌胃给药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取左侧胫骨近端进行Micro-CT扫描并分别对皮质骨和松质骨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骨微结构并检测骨密度等相关参数。结果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异常。给予中剂量丹参素和骨化三醇均可提高骨密度并改善骨微结构,且二者效果相当;高剂量丹参素对骨微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对骨密度无明显改变;低剂量丹参素对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均无明显改善。结论丹参素(25 mg·kg^(-1)·d^(-1))灌胃给药可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制备骨靶向丹参素脂质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靶向性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HPLC测定脂质体中丹参素含量,考察骨靶向脂质体在室温下的稳定性,透析法考察脂质体在血浆存在条件下的体外释放度,并采用羟磷灰石晶体吸附试验考察目标物的骨靶向性。结果: 表面修饰制备的靶向载药脂质体呈圆球形,室温下为稳定的乳白色混悬液。5天内测得的包封率为31.1%,渗漏率为20.5%。在血浆条件下脂质体有明显的缓释作用,24 h累计释放量为84.6%。表面修饰的脂质体有骨靶向性,羟基磷灰石吸附量随靶向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表面修饰的丹参素脂质体具有骨靶向性,且缓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李冰震  王理富  吴文元  陈景锋 《浙江医学》2018,40(5):443-446,457
目的观察IL-32α作用于人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后上皮间质转化(EMT)、侵袭转移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Western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IL-32α处理24h后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的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Zeb1)、侵袭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MMP-2、MMP-9)mRNA与蛋白以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Jak2、Jak2、p-STAT3、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及Westernblot均显示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中E-cadherin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呈IL-32α剂量依赖性上调(均P<0.05);Vimentin、Zeb1、MMP-2及MMP-9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呈IL-32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p-Jak2、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均呈IL-32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STAT3无明显改变(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Vimentin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且荧光强度呈IL-32α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结论IL-32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的EMT和侵袭转移,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术后微量巨细胞病毒(CMV)和BK病毒(BKV)DNA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48例肾移植受者KIR基因多态性。依照不同功能的KIR单倍体,将KIR基因组合型分为抑制型KIR基因组合型(AA型)和非抑制型KIR基因组合型(BX型,包括BB型和AA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移植术的受者血清DNA中CMV和BKV的载量。分析AA和BX KIR基因型对肾移植术后1年内CMV和BKV DNA血症累积阳性率及血肌酐的影响。结果:不同KIR基因型间,免疫抑制剂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KIR-BX基因型,KIR-AA基因型的BKV累积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而KIR两型间,CMV病毒血症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KIR-AA型术后1~12月平均血肌酐水平较BX型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年随访,KIR-AA型受者血肌酐水平低于BX型(P<0.05),而2组间血尿素氮和尿酸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IR-AA基因型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BKV DNA血症增加,而不影响CMV DNA血症。  相似文献   
6.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于身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与皮下组织相连。由于皮肤层次丰富,结构复杂,质地坚韧,各层组织间的致密度不同,在制作教学切片中常出现皱褶、网状层松散、浅层出现碎裂等现象。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在制片方法上进行分析和改进,采用福尔马林-醋酸-乙醇( FAA)固定后无需水洗直接投入70%无水乙醇中脱水,蜡带直接展片法,甲基乙烷溶液代替二甲苯透明、脱蜡,DPX封片剂代替中性树胶封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皮肤组织切片质量有所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血糖波动性糖尿病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把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血糖波动性糖尿病组、血糖波动性糖尿病TSG治疗组动物模型,每组10只小鼠。小鼠左下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制备成功后,采用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和胰岛素造成血糖波动;血糖波动性糖尿病TSG治疗组每天2次50 mg/kg TSG灌胃,正常组及血糖波动性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后,所有小鼠测空腹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VEGF、PEDF的含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血糖波动性糖尿病组、血糖波动性糖尿病TSG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20.700±1.399)mmol/L、(19.220±1.132)mmol/L]、血清SCr[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