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s,CMPT)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2例CMP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结果,1例患者诊断为微浸润性黏液腺癌,另1例考虑需鉴别CMPT与微浸润性黏液腺癌。术后石蜡组织显示其具有共同的特征性结构,肿瘤组织主要排列呈腺管状、乳头状结构,局部可呈贴壁状生长,也可形成微乳头状结构;肿瘤内及肿瘤周围肺泡腔内充满黏液,并形成黏液池;肿瘤间质常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肿瘤由基底细胞、纤毛柱状细胞及黏液细胞3种细胞构成。3种肿瘤细胞均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无肿瘤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基底细胞表达P63及P40,部分表达TTF-1;纤毛柱状细胞及黏液细胞均表达CK7及MUC-1,部分或少数弱表达TTF-1、NapsinA、SP-A及P63,均不表达P40,少量纤毛细胞弱表达MUC5AC;3种细胞Ki-67均低表达。结论:肺CMPT是一种新近认识的少见肺肿瘤,其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均具有特征性,3种肿瘤细胞的免疫组化表达不一致,但在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冷冻病理检查中易被误诊为腺癌,确诊需要进行石蜡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志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浙江省桐乡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结果在接受了米非司酮治疗后,28例患者的卵巢异位囊肿消失或缩小,盆腔统、痛经和闭经等明显减轻,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服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耐药是导致临床上化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逆转乳腺癌耐药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纳米递送系统作为药物载体有很多优点,将其作为抗癌药物载体是逆转肿瘤耐药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研究一种新型的纳米递送系统:磷酸钙/磷脂-MPEG组装复合纳米粒对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高表达的乳腺癌盐酸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耐药细胞MCF-7/MIT药物摄取的影响,从而探讨该纳米递送系统对MCF-7/MIT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设计并制备了磷酸钙/磷脂组装复合纳米粒,考察了载盐酸米托葸醌纳米粒的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定量比较了MCF-7和MCF-7/MIT细胞对载药纳米粒和游离药物的摄取,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方法比较细胞摄取载药纳米粒和游离药物后药物在细胞内分布情况.结果:磷酸钙/磷脂组装复合纳米粒呈均匀的多孔球形,粒径<100 nm,包载药物盐酸米托蒽醌的包封率为(89.45±0.05)%,药物释放呈初期突释和后期缓释两相.载药纳米粒与游离药物作用于细胞1 h后,在MCF-7/MIT细胞内的药物摄取量前者是后者的1.89倍,在MCF-7细胞内的药物摄取量前者是后者的2.33倍,载药纳米粒可以携带药物进入细胞核,而游离药物未见明显的核内分布.结论:磷酸钙/磷脂-MPEG组装复合纳米粒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和MCF-7/MIT细胞对抗癌药物盐酸米托蒽醌的摄取,并能携带药物进入细胞核,是一种有潜力的逆转肿瘤耐药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蛋白RNAscope原位杂交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数据库中存档的152例肿瘤组织(包括肝细胞癌及组织形态与其相似的肿瘤)和33例不同部位肿瘤旁正常组织蜡块,制成组织芯片,使用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白蛋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肺的结晶体贮积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rystal-storing histiocytosis, CSH)。患者体检发现肺部肿物, 胸部CT示右肺下叶结节影, 边缘毛糙, 分叶状, 增强后见明显强化, 邻近胸膜受牵拉。PET-CT示代谢稍高, 考虑恶性病变。行右肺下叶楔形切除术。根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诊断为CSH。患者术后随访41个月, 未提示病灶复发, 未提示其他新发疾病。CSH是一种罕见的非肿瘤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以嗜酸性晶体物质在组织细胞胞质内聚集为特征。该疾病往往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或浆细胞性疾病相关, 诊断后需进行全身检查, 并建议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病例的病理资料及螺旋CT表现,其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的病灶均呈薄壁囊性肿物,圆形、类圆形分叶状或趋于分叶状,外缘光滑7例,1例伴发感染而外缘模糊。3例囊腺癌中,囊内出血1例,囊液密度均匀2例;多房伴分隔2例;伴细小囊壁钙化1例,粗大壁结节3例。5例囊腺瘤中,多囊伴分隔4例,分隔菲薄均匀;囊液密度均匀5例;伴细小壁结节3例;增强后病灶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均呈持续强化改变。病理上,大体所见与影像学所见相似,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囊性病灶;镜下,囊壁内衬单层上皮,上皮下为致密纤细的梭形间质细胞增生,肿瘤间质血管较少。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改变。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 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例1、例2为男性, 例3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5、85、70岁;例1、例2有吸烟史;2例为外周型, 1例为中央型。显微镜下观察:3例均呈实性巢状结构, 伴片状坏死, 无腺样结构, 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瘤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 胞质透明或嗜酸性, 核分裂象多见。例1、例3肿瘤细胞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有移行, 背景伴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广谱细胞角蛋白、TTF1、p63、p40、CK5/6及波形蛋白;3例均为同一群肿瘤细胞弥漫性共表达TTF1和p40;例1表达CK20;Ki-67均高表达(阳性指数60%~80%)。分子改变:例1检测到TP53、Notch2及STK11突变;例2检测到TP53突变, AKT1拷贝数扩增;例3检测到ERBB2突变。结论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免疫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