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经外侧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对术后存活者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死亡1例,存活25例;ADL分级法评估结果如下:I级3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和止血,而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证明外侧裂人路显微手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A与三苯膦在硫酸作用下反应得到的鳞盐,于水和氯仿的两相体系中用次氯酸钠进行两分子氧化偶合,得到β-胡萝卜素,收率约51%。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0岁,1996年1月因车祸致左额预部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颅骨粉碎性骨折,硬膜外血肿伴有大面积头皮缺损。手术分IV期进行。1期手术精创修复创面。急诊在全麻下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清除粉碎颅骨后颅骨缺损70cm×7.0cm,头皮缺损14.0cm×80cm,于缺损邻近部位设计14.0cm×8.0cm的头皮瓣,于帽状随膜层游离此次群,向头皮缺损区旋转修复创面,另从左大腿取中厚友片14.0cmX8.Ocm移植于供区创面。!期手术硅囊置入术。在伤口愈合半年后进行,采用第四军医大学整形外科中心研制的皮肤扩张器,在全麻下于植皮两侧头皮内分别工入30…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9岁,于1997年1月7日以左面部刀伤缝合术后20d收入院。查体可见左面部伤口长5.0cm已愈合,伤口下端有直径2mm的瘀口,自康口有无色透明液体流出,尤以进食或食酸性食物为著。临床诊断为左腮腺等损伤。手术在局床下进行,在放大9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原伤口疲痕组织,可见占腮腺管完全断裂,自腮腺管近端有腮腺液溢出,腮脉管直径2mm。游离腮腺管两断端,以lmm硬膜外麻醉用导管做支架,亚太两断端,达瑞自口腔开口处引出,并缝合固定于0腔粘膜上,用9/O无损伤缝线做对端吻合8针,吻合后通畅良好,吻合口两侧以1号丝线做减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耳穴压豆联合局部按摩治疗儿童特发性异常瞬目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2022年4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4~12岁特发性异常瞬目症患儿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中医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60只眼)。分别予改良耳穴压豆、经典耳穴压豆和常规心理—行为疗法配合滴眼液治疗。3组均观察21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量患儿瞬目频率、学习能力的数据。结果(1)瞬目频率评分:3组治疗前瞬目频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瞬目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组=19.313、tB组=15.000,均P=0.000),C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886,P=0.000)。与C组比较,A组和B组瞬目频率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组=-11.655,tB组=-11.171,均P=0.000);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呈陈发性刺痛和反复发作为特征的疾病,目前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恢复程度也各不相同,为此,笔者自1985年3月至1990年3月,对144例三又神经痛的各型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笔者自1991年7月至今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15例,经术后1年随访毛发生长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龄16岁。致伤原因均为烧烫伤所致。修复最大面积15cm×10cm,最小面积为5cm×5cm,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23年9月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45例为对照组,另有45例经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颅内压及血供情况,以多项量表综合评定其预后、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更高,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6,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及时救治,行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可迅速控制病情、改善脑组织血供情况、促使患者清醒,可预防神经缺损及并发症,维持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疗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采用综合治疗,维持生命体征,保持有效给氧,控制体温,防治继发性脑损害,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死亡21例。死亡率达44.7%。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率及病残率高,采用综合治疗,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及时手术包括气管切开,合理控制体温,有效预防并发症等措施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