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Luminal A型乳腺癌预后好、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但化疗较不敏感,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和应用基因技术避免Luminal A型乳腺癌过度化疗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估TEC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毒性反应。方法8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设置FEC方案为对照组。TEC组47例: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入,Epi—ADM75mg·m^-2,静脉滴入,CTX500mg·m^-2,静脉滴入,均为第一天用药;FEC组42例:CTX500mg·m^-2,静脉滴入,Epi.ADM75mg·m^-2,静脉滴入,5-FU500mg·m^-2,静脉滴入,均为第一天用药。两组每21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化疗24h后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d。每周查血常规2次,查肝肾功能1次,化疗72h内复查心电图,按照WH01979年的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估化疗的近期毒性反应。结果TEC组及FEC组在Ⅲ~Ⅳ度白细胞抑制、血小板抑制及Ⅲ~Ⅳ度肝功能损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他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C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血液学毒性较大,但在有效治疗下不影响化疗的进行。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45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3周1次的曲妥珠单抗治疗,首次以负荷剂量8mg/kg给药,然后每3周给予6mg/kg静脉滴注,观察其毒副反应,特别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45例中接受治疗>1年为4例(8.9%),6~12个月为17例(37.8%),<6个月为24例(53.3%)。有2例在第1次用药时出现寒战和发热;6例患者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下降,其中2例下降超过10%;19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ST-T波改变,但未出现心力衰竭。结论 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国人乳腺癌患者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应在治疗中注意监测观察,但总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鼻内窥镜的入路及观察定位和手术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67侧正中矢状切的头部标本,观测各鼻甲、鼻道及中鼻道外侧壁结构的形态和大小,并测量前鼻棘至各解剖部位的距离。结果鼻腔外侧壁的形态呈梯形,其上、下径为4.92±0.44cm,在鼻腔底部的前、后径为4.57±0.26cm。中鼻道前端较宽大,12%(8/67)的半月裂孔狭窄。鼻咽顶壁的高度位于中鼻甲下缘的平面上。结论半月裂孔的大小随钩突或筛泡的形态而改变,老年人鼻腔及鼻道因粘膜萎缩而变宽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鼓室管上隐窝的胚胎发育和毗邻关系。为鼓室疾病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取12-35周死胎颞骨标本48侧,采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学切片两种方法,观察管上隐窝和该区域重要结构的胚胎发育特点和局部解剖学关系。结果:管上隐窝在胚胎20周出现,是上鼓室向前延伸的漏斗形骨龛,具有六个壁。骨帘在24-28周出现。结论:骨窜在匙突前方参与构成面神经管水平段外侧壁的一部分,切除髌踢建立上鼓上室通气和引流的理想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对表柔比星抗人乳腺癌细胞SKBR-3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2.5和5g/L的平消胶囊乙醇提取物加入含表柔比星0.005、0.05、0.1和0.5mg/L的培养液,组成12组混合培养液用以培养人乳腺癌细胞SKBR-3,72h后用MTT技术检测各组的抑瘤率。结果:1、2.5和5g/L组平消胶囊乙醇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抑瘤率分别为10.87%、20.86%和33.90%;0.005、0.05、0.1和0.5mg/L组表柔比星的抑瘤率分别为9,33%、24,57%、31.77%和48.97%;12组平消胶囊提取物和表柔比星混合液抑瘤率分别为31.63%、43.03%、46.80%、63.72%、49.25%、54.70%、55.19%、68.61%、55.19%、62.25%、63.72%和72.25%。结论:平消胶囊提取物对表柔比星抗人乳腺癌细胞SKBR-3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应用高、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化疗前30min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观察患者化疗后出现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和恶心的控制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影响盐酸帕洛诺司琼疗效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379例患者中接受高度致吐性化疗方案化疗者555例(高致吐性组)、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化疗者824例(中致吐性组)。在高致吐性组盐酸帕洛诺司琼对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以及0~5d呕吐的控制率分别为68.1%、64.7%及60.9%,Ⅰ、Ⅱ、Ⅲ度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40.1%、20.2%及9.5%;中致吐性组盐酸帕洛诺司琼对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以及0~5d呕吐的控制率分别为85.2%、72.1%及68.2%,Ⅰ、Ⅱ、Ⅲ度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9.9%、16.5%及5.6%。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化疗药物、电解质紊乱、既往化疗呕吐史和合并使用其他止吐药物等是影响盐酸帕洛诺司琼疗效的主要因素。不良反应:腹胀11例(0.8%)、便秘36例(2.6%)和头痛68例(4.9%)。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对高、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并比较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普通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75例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试验组37例患者接受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 对照组38例接受普通注射用紫杉醇单药治疗, 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完全缓解1例, 部分缓解15例, 稳定14例, 进展7例, 总有效率(CR+PR)为48.65%;对照组普通紫杉醇完全缓解0例, 部分缓解9例, 稳定19例, 进展10例, 总有效率为23.68%。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  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管上隐窝和该区域重要结构的胚胎发育特点和局部解剖关系。材料和方法:取胚胎12~35周的胎儿颞骨标本48侧,采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两种方法。结果:(1)管上隐窝出现于胚胎第20周,胚胎第28~31周基本发育完成。(2)骨帘、鼓膜张肌半管、鼓膜张肌和听小骨韧带在胚胎20~28周以后发育迟缓。(3)面神经管水平段到胚胎32~35周时仍未骨化完全。骨帘参与构成面神经管水平段外侧壁的一部分。结论:管上隐窝是临床上隐藏病变的部位,其毗邻结构有面神经、硬脑膜和耳蜗等,耳显微外科手术中应避免损伤这些结构,以免造成并发症。同时,切除骨帘是建立上鼓室通气和引流的理想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