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寿明 《北方药学》2015,(3):147-148
目的:探讨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此外,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诊断灵敏度高达97.59%(81/83),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80.72%(67/83)、87.95%(73/83);而诊断特异度高达98.72%(71/78),也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83.33%(65/78)、89.74%(70/78);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单独检测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相关性。方法:选取怀集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27例患有心血管疾病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超声检测对27例患者的颈动脉IMT进行测定,并将其与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因素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颈动脉IMT1.3mm的患者而言,其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0.8mm≤颈动脉IMT≤1.3mm的患者,并且其肌酐(Cr)、白蛋白(ALB)含量较低,尿素氮(BUN)、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红蛋白(HGB)等含量较高。经Logistic分析得知,体质量、Cr、BUN、HDL–C与ALB等指标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进行超声检测能够有效地预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对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60例,分为接受普通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普通内科治疗、血液灌流(HP)治疗和全面护理的观察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中间综合征(IMS)的病死率、呼吸肌麻痹(RM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中使用HP治疗,同时予以全面的护理,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黄文伦  陈寿明 《吉林医学》2007,28(7):900-90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及婴儿HB 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怀集县人民医院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HB-sAg及HBeAg双阳性孕妇324例,研究组166例,对照组158例,研究组于28、32、36周肌肉注射HB IG300 IU,共3次,对照组不用药、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当天扎手指采外周血测HBsAg,出生后24h内注射HB IG200 IU,2、3、4、5、6月注射HB IG100 IU,且按0,1,6个月龄接种乙肝疫苗,分别为分别为30μg、10μg、10μg,随访至1岁时采婴儿静脉血1mL,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岁时HBsAg以了解有否感染HBV。结果:研究组小孩至1岁时HBV感染率9.0%,明显低于对照8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05.403P<0.005)。结论:产前用HB IG和新生儿HB 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可明显降低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的子女HBV感染率,成功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文伦  陈寿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88-2089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肝硬化并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25例及垂体后叶素对照组20例,分别比较止血起效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6.43±3.94)小时和(15.60±6.92)小时,24小时内止血有效率分别为72%和40%,再出血率分别为16%和4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3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对肝硬化并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垂体后叶素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费用不算太贵,可作为内科治疗肝硬化并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早期施行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梗死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由康复师增加系统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出院时(治疗17.0±7.5d后)、复诊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例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500),治疗后在Brunnstrom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预后,宜早期施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与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月治疗的98例对激素抵抗或激素依赖的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LEF组)和环磷酰胺组(CTX组)两组,LEF组53例,CTX组45例,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泼尼松1 mg·kg-1·d-1)的基础上,LEF组加用来氟米特治疗,来氟米特负荷量50 mg/d,3 d后改为20 mg/d,达到疗效3~6个月后减为10mg/d,CTX组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每月静滴环磷酰胺冲击一次,(0.8~1.0)g/次,持续用药6个月后改为2~3月一次,总用药量为8~10g,两组免疫抑制剂用药总时间为一年,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作出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结束时,LEF组较CTX组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39.58±6.58)、(35.96±7.22)g/L],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0.71±1.21)、(1.77±2.28)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组的总有效率为98.1%,完全缓解率为60.4%,高于CTX组的84.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低于CTX组的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治疗RNS比环磷酰胺更具有优势,但仍需要更多的循证依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