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宗永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Z1):203-205
目的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已广泛应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表明PPI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对治疗幽门螺杆茵(Hd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溃疡具有良好的疗效.该项研究应用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溃疡,对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及症状缓解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其疗效.方法对12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法和病理学特染法测定为Hp阳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雷贝拉唑组70例,奥美拉唑组50例.两组分别予以二联疗法雷贝拉唑(波利特)10 mg或奥美拉唑(奥克)20 mg,每日1次;阿莫西林0.5 g,每日3次,连续2周.记录用药第1、3、7和14天病人症状的改变程度.全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和Hp根除情况.结果溃疡愈合率雷贝拉唑组为94.3%(66/70),奥关拉唑组为72.0%(36/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症状缓解率雷贝拉唑组第1、3、7和14天分别为81.4%(57/70)、94.3%(66/701)、97. 1%(68/70)和98.6%(69/70),奥美拉唑组为38.0%(19/50)、64.0%(32/50)、82.0%(41/50)和92.0%(46/50),两组第1、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清除率雷贝拉唑组为91.4%(64/70),奥美拉唑组为88.0%(44/5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副作用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均无明显的副作用,能连续接受治疗.结论雷贝拉唑(mbeprazole)是一种新型的PPI,与第1代相比较,其有起效迅速、非肝酶代谢、作用强而持久等优点.雷贝拉唑的化学结构是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系统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基础和餐后的胃酸分泌,更为快速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雷贝拉唑本身亦具有较强的杀Hp作用.该研究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能提高溃疡愈合率及迅速缓解症状,并能有效根除Hp.与奥美拉唑组相比较,雷贝拉唑组在溃疡愈合率及症状缓解率方面更显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12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法和病理学特染法测定为Hp阳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两组分别予以二联疗法;雷贝拉唑10mg或奥美拉唑20mg,1次/d;阿莫西林0.5g,3次/d;连续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并记录用药后病人症状的改变程度。结果 雷贝拉唑组溃疡愈合率为94.3%,奥美拉唑组72.0%,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雷贝拉唑组第1、3d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1.4%、94.3%。奥美拉唑组为38.0%、64.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Hp清除率为91.4%,奥美拉唑组为88.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能提高溃疡愈合率及迅速缓解症状,并能有效根除Hp。与奥美拉唑组相比较,雷贝拉唑组在溃疡愈合率及症状缓解率方面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资料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近年来,随着大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在中国人群中检出率有上升趋势。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我院于3068例大肠镜检查中检出结肠黑变病60例,检出率1.96%,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来自...  相似文献   
5.
6.
纤维结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探讨——附227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227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结肠炎1299例(57.1%),结肠癌205例(9.0%),结肠息肉及息肉病283例(12.4%)以及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变。男女差别不大,以31—70岁成年人多见。本组全结肠检查成功率97.0%。纤维结肠镜对诊断结肠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6月 ,从 5 75例全结肠镜检查中选取 12 7例内镜活检组织 ,作细胞DNA含量测定 ,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大肠息肉的DNA含量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现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内镜室常规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从 5 75例全结肠镜检查中选出 12 7例 ,分别为正常黏膜36例 ,大肠息肉 78例 ,大肠癌 13例。二、方法通过日本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CF 2 0 0型 ,进行全结肠检查 ,并取活检 ,标本经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及切片 ,HE染色 ,作病理检查。并选取约 10mg内镜活检组织 ,由我院消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胃窦部粘膜氧自由基及谷胱甘肽(GSH)的变化。方法:对40例HP(+)和34例HP(-)患者的胃粘膜,采用化学发光法及DTNB法分别测定OFR和GSH。结果:HP(+)组OFR明显高于HP(-)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GSH两组间无差异。结论:OFR增加是HP引起胃粘膜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纤维结肠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结肠管道弯曲,脾曲及肝曲的弯度急峻,乙状结肠和横结肠系膜较长且富于很大的伸展性,故对在非X线下插镜带来较大困难。我院自1984年8月至1985年6月应用日本Olympus CF—LB3W型纤维结肠镜在非X线透视下进行了200例检查。其中成功插入回盲部或达到检查目的的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84-1994年经内镜及手术病理检查,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13例,其中12例(92.3%)有误诊史。男女各6例,年龄45-80岁,平均65岁,入院前病程平均为2.5月(1-9月)。12例均有黄疸,呈间歇性者3例,右上腹痛胀6例,发热3例,食欲不振7例,黑便3例,肝肿大6例,胆囊肿大4例。本组12例胆红素为60-188μmol/L,其中1’SB/SB>40%者8例,ALT>600 U者1例,68-200 U者6例,5例正常。大便潜血阳性3例。本组12例CEA,AFP均为阴性。 1.2 影像学检查 B超:胆总管及肝管扩张者10例,胆囊肿大9例,肝肿大6例,壶腹部低回声肿物7例,胆总管下端显示不清者3例。常规钡餐检查:6例均未显示十二指肠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