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种类,掌握腹泻患者中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病因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2018-2020年白银市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网络报告的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8-2020年共采集病例样本925份,检出病原菌202株;其中沙门菌19株、志贺菌13株、副溶血性弧菌46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24株,检出诺如病毒81株,细菌检出率21.8%、病毒检出率16.7%;不同季度(x2=23.692)、不同年度(x2=96.580)5种病原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工作,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控知识宣传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后红细胞膜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膜的损伤,为研究改进过滤血液保养液的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的20名健康供血者的血液400ml,根据配对设计方法,将血液等量分为两份,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过滤组,对2组的红细胞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用BandScan蛋白质分析软件分析膜蛋白的组成.用荧光偏振法测定2组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并计算出膜微粘度.分别在0、1、2、3、4、5周检测2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结果:膜骨架蛋白带Ⅰ、Ⅱ和带Ⅶ蛋白在过滤组中明显减少(P<0.01),过滤组的荧光偏振度和微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FHb浓度在0周无差异,而在1、2、3、4、5周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浆FHb过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过滤器会破坏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成分,膜微粘度升高,流动性降低,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3.
动态监测孕妇抗体效价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血型抗体的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对392例O型孕妇在孕20、26、30、34、38周动态监测血清中IgG抗A(B)的效价,检查新生儿血型,并作3项实验(Coombs试验、抗体释放及游离抗体测定)以确诊HDN。结果:当IgG抗A(B)抗体效价升高2个及以上滴度时,其HDN的发病率为83%。结论:动态监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的效价对HDN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学校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寻找暴露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方法对2013—2018年白银市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事件发生的时间、地区和人群等分布情况。结果 2013—2018年全市学校共发生6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占暴发事件起数的11.32%,累计暴露人数860人,发病84人,无死亡病例,年均罹患率9.77%,各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79.747,P=0.000);各县(区)中,靖远县发生起数最多(3起)、占50.00%,罹患率5.92%,其次为白银区(2起)、占33.33%,罹患率15.00%,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分析可疑食品,2起因食用剩菜剩饭引起,2起因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引起,2起因学生营养餐饼干、牛奶和鸡蛋引起。结论白银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有明显季节性;可疑食品主要为剩饭剩菜、豆类食物及学校提供的营养餐;暴发原因以细菌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为主;学校应加强食堂和营养餐配送单位管理,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严格管控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和饮用水卫生等关键环节,在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减少并杜绝暴发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检测HBsAg 以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为主,在选用血凝板方面多用V 型90°.对V 型120°及90°血凝板检测HBsAg 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白银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水平和趋势,为对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起到预警作用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在白银市两区三县分别选取2~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等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致病菌及细菌总数、大肠菌群2种卫生学指示菌检测。  结果  2013—2021年共采集各类食品908份,阳性47份,总体阳性率为5.18%,不同年份采集样品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23.09,P < 0.05)。检出致病菌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埃菌(1.87%)、蜡样芽胞杆菌(0.99%)、金黄色葡萄球菌(0.44%)、霉菌(0.3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22%)。卫生学指示菌指标细菌总数超标率较高(2.09%)。各类食品中,奶及奶制品、冷冻食品、凉拌食品、烧烤、米面制品等阳性率较高。按季度统计,第一、二季度阳性率较高。  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应关注贫困地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品,特别是对奶及奶制品、冷冻食品、凉拌食品、烧烤、米面制品等重点食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引起甘肃省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污染途径和影响健康的饮食行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白银市食源性疾病发生事件、报告病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等监测数据,获得白银市主要危险食品、污染途径和威胁健康的饮食行为。结果 2013—2017年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主动监测致病微生物阳性数中各类致病食品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77,P0.05),占比最多到最少的趋势基本一致;食源性疾病病例和主动监测致病微生物阳性的水果类食品中,检出致病菌较多的水果为西瓜(35.03%,36.74%)、桃子(21.81%,13.58%)、葡萄/草莓(9.64%,11.89%);主动监测和致病菌监测均检出致病菌,致病菌检出率高的食品,主动监测时检出率依然较高。结论引起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是水果类及其制品,以西瓜和桃子为主;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部分居民存在影响健康的不洁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5例药物诱发的双侧急性睫状体脉络膜渗漏(DBACE)和近视漂移,伴或不伴高眼压(OHT)的病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DBACE的恢复过程,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2017-06/2021-02期间进行的回顾性观察性病例研究。纳入患者接受以下眼部检查:1)最佳矫正视力; 2)眼压(IOP); 3)裂隙灯显微镜; 4)眼底照相; 5)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6)显然验光; 7)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所有患者每2d随访一次,直到屈光度完全恢复至病发前状态。

结果:本研究共招募了5名年龄在10-45岁之间的患者,其中包括3名女性和2名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双侧受累(5/5),并有近视漂移(5/5),其中3例患有OHT(3/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漂移减少,OHT增加。根据OHT,DBACE的动态加重过程分为1期(无OHT的近视漂移)和2期(有OHT的近视漂移)。随着DBACE的恶化,当近视漂移接近或超过最小调节幅度(MAA)时,眼压逐渐升高,DBACE从1期进展到2期。随着停用可疑药物后DBACE的恢复,第2期的DBACE先恢复到1期,然后恢复正常。

结论:DBACE的病理生理机制分为2个阶段,包括1期(无OHT的近视漂移)和2期(有OHT的近视漂移)。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换取决于近视漂移和MAA之间的失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