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杂环枕部畸形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景晞  漆世蓉  徐永华 《四川医学》2001,22(11):1083-1084
我院自开展枕下后外侧入路治疗复杂颅底畸形以来 ,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均有提高。现将 1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30~ 67岁 ,平均 4 9岁。病程 1月至 10年。临床表现 :头痛 4例 ,颈肩疼痛不适 12例 ,四肢麻木 18例 ,大小便障碍 4例 ,饮水呛咳 5例。体征 :四肢肌力 级 10例 , ~ 级 8例 ,颈 3~ 4以下浅感觉减退 13例 ,四肢肌张力增高 13例。1.2 手术方法 :完全侧卧位 ,全麻 ,经后枕颈部任一侧方入路 ,切除枕骨大孔区部分侧方和后方骨质 ,必要时切除环椎后弓 ,扩大枕…  相似文献   
2.
古学奎  李文晞  杨洪涌 《广东医学》2000,21(10):854-855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和ELISA方法检测3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研究组)及42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IL-6的活性。结果 MM患者血清IL-6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01),Ⅱ期及Ⅲ期MM患者血清IL-6活性明显高于I期患者(P〈0.05),MM患者血清IL-6活性与骨髓原幼浆细胞数百分比无直线相关性(r=0.19,P〉0.0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2473眼术前周边眼底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发现白色变性、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视网膜牵引、视网膜裂孔的总患病率分别为18.0%、12.6%、5.4%、3.8%、2.5%、3.1%和2.3%。各病变的患病率与近视眼的屈光度明显相关(P<0.05)。各病变的发生部位多位于颞上象限,其次为颞下象限和鼻上象限。左右眼的患病率无差异(P>0.1)。术前对较严重的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进行氩激光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晚期肝癌患者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前后的生物学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人体内微核实验检测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突变型p53表达及自发微核形成的改变。结果经p53基因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后,患者突变型p53平均表达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前平均23.74%,治疗后平均1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微核率(MNF)与治疗前的比较(0.144%VS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晚期肝癌中的生物学研究对治疗剂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有积极的指导和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广枣注射液是根据蒙医经典古方研制而成,临床对心律不齐和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实验表明该药能明显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保护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MRI技术判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准确性,验证MRI技术在手术前判断乳腺癌浸润范围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新鲜乳腺离体标本17个,离体后迅速行MR扫描及病理检查,在7.0 T MR成像仪上采集乳腺癌离体样本的MR 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通过Vnmr J 4.0计算出表观扩散系数像(ADC)及各向异性分数像(FA)。在Vnmr J 4.0软件上对DWI、ADC和FA图通过手工勾绘病变范围,并计算病变面积。在显微镜下标记病理切片的病变范围,通过Photoshop软件计算病变面积,最后比较上述图像的病变范围与病理染色切片的病变范围差异。结果在送检的乳腺癌标本中,经病理证实14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黏液腺癌。结合不同序列的MRI可观察到乳腺肿瘤边缘的浸润范围。经过spss19.0软件分析,发现MR DWI、ADC及FA像的病变面积与病理标本浸润范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DWI平均面积[(4.32±1.28)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66,P0.01;ADC平均面积[(4.68±1.43)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76,P0.01;FA平均面积[(4.74±1.53)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64,P0.01)。结论 7.0 T MRI ADC图和FA图在评估肿瘤浸润范围具有更明显的价值,病变面积与病理结果有很高的相关性,可为乳腺癌术前病变范围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陈子晞  陈方慧 《中国药房》2014,(21):2010-2013
目的:综述国内外在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替加环素""耐药"等为关键词,使用布尔逻辑算符"and"进行检索,收集从2004-2013年以来有关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结果:主动外排系统在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的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参与耐药形成的外排泵家族包括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RND)家族、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MATE)家族与主要易化子(MFS)超家族。在医院常见的革兰阴性耐药菌如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中,RND家族外排泵是介导上述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在革兰阳性致病菌中,MATE家族参与替加环素耐药性的产生;而主要MFS超家族中的TetA外排泵仅介导沙门氏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结论: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的现象有增多趋势,临床上应慎重、合理地使用替加环素;主动外排系统在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的机制中占关键地位,进一步研发外排泵抑制剂,可遏制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由良性的腺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共同组成的双相性肿瘤,其在临床上少见,仅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1].乳腺叶状肿瘤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生长时间较长,因突然迅速增大而就诊.由于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率低,临床报道罕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甲乳疝外科收治1例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伴破溃术后复发的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和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流改变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探讨气温、年龄、性别因素对末梢血流改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47例SLE患者第1次就诊时的天气温度(≥ 20 ℃组和<20 ℃组)、年龄(< 20岁、20 ~ < 40岁、 ≥ 40岁组)、性别及血尿常规、补体、抗体免疫学检查等临床资料,依据 SLEDAI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与LSCA技术测量的末梢血流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47例SLE患者末梢血流甲下为7.017 ± 0.356,甲周为7.821 ± 0.662,与30例健康人(甲下9.765 ± 0.337,甲周3.129 ± 0.12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82、5.414,P < 0.05)。SLEDAI评分与甲下及甲周血流改变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分别为0.601、0.260,P < 0.05)。随访的28例患者治疗后甲周血流(5.204 ± 0.476)改善明显,与治疗前(7.967 ± 0.913)比较,t = 4.644,P < 0.05;甲下血流(7.578 ± 0.554)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7.039 ± 0.635)比较,t = 2.064,P>0.05。气温对甲下血流有影响(t = 2.415,P < 0.05),对甲周无明显影响(t = 0.758,P>0.05);性别和年龄对患者甲下及甲周血流的改变影响不明显。结论 SLE患者末梢血流较健康人改变明显,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气温对患者甲下血流改变影响较大。LSCA技术或许可更加便捷、量化地作为SL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发现脊髓功能激活区域和电生理等理论对应区域相一致,多数学者认为使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检测脊髓神经功能是可行的.目的:检测电针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激活区特征,验证使用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来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电针同时刺激3例脊髓损伤患者和5名健康志愿者的右手合谷穴和曲池穴,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使用SPM2软件得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脊髓内真实的激活区,分析激活区在矢状位和横断位上的分布特征,并与健康志愿者的激活分布对比,找出患者的激活分布差异.结果与结论:5名健康志愿者在脊柱C2、C5段均重复出现激活信号,在C6段4名出现激活;3例脊髓损伤患者在脊柱C2,C6段均出现均重复出现激活,其中1例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激活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可以观察到针灸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激活,因此可以根据功能激活区的分布及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