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例13例,早期辅助控制(A-CV)通气,逐步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意识障碍改善"GCS≥10分",此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改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 PA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PSV、PEEP水平。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再次气管插管例数、死亡例数。结论以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维持较好的通气换气指标,根据患者通气换气指标及时调整无创机械通气PSV水平,可以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结核性胸膜炎虽是临床常见病,常因延误诊断和治疗,化疗方案不规范,抽取胸腔积液不及时,激素应用不合理等原因,而致疗效不佳、不同程度的胸膜粘连、增厚包裹,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甚至出现复发,以致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2000年6月收治的4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探讨其最佳治  相似文献   
3.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率与肺结核患病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央  李涛 《华西医学》2004,19(3):452-452
目的:探讨特定人群结素试验的强阳性率与肺结核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4708名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PPD试验,72小时后观察结果,对结素试验强阳性的学生进行拍片。结果:检查4708人,结素试验强阳性者181人,强阳性率3.84%,发现结核病人4人,患病率0.085%,结素试验强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66%,明显大于结素试验非强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为0.022%,同时在强阳性者中发现肺炎病人27人,患病率为14.92%。利用四格表资料相关分析分别求出结素试验强阳性与肺结核的相关系数n=0.1079,与肺炎的相关系数r2=0.3465。结论:在成人中,结素试验强阳性与肺结核、肺炎均存在着低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央  杨媚  蔡利  刘德秀 《西部医学》2011,23(1):77-79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三联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HP检测(尿素酶法)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治疗7d(短疗程),B组治疗10d(中疗程),C组治疗14d(长疗程)、观察HP根除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HP根除率:C组优于B组(P〈0.05)和A组(P〈0.05);溃疡愈合率:C组优于A组(P〈0.05);症状缓解率:3组无差异性(P〉0.05)。结论长疗程HP根除率优于中、短疗程;长疗程溃疡愈合率优于短疗程;而症状缓解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长疗程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内分泌疾病,当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就诊时,极易误诊、误治,乃至发生甲状腺危象。为提高本类疾病的诊断正确率,现将我院1989-2002年,共收治的36例不典型甲亢漏、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央 《中国校医》1999,13(6):462-463
1998年4月11-12日,我院机械工程系设计96级几位学生误把机油当作菜油用来炒菜,进食后引起同寝室及邻近寝室共8人中毒,现将中毒情况报道如下。l中毒发生经过l998年4月11日晚饭后8时,设计96级的两位同学在寝室准备把用盐水泡了一天的田螺炒着吃。他们发现平时装莱油的塑料桶里的菜油已经用完,在其旁边的塑料桶里装着半桶色泽极象菜油的液体,认为是室内其他同学买回的莱油,闻了一下未发现明显异常,就倒出约50g炒了一小盘田螺。2人分吃后(其中一人进食约25g,另一人进食约10g),进食稍多者当晚就出现胃肠刺激症状及消化不良症状,但…  相似文献   
7.
陈央 《西部医学》2017,29(4):484-488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高浓度间断吸氧方法结合胸穿抽气治疗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的疗效。方法 129例大学生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患者按先后时间段分为三组,每组给予不同高浓度氧流量间断吸氧,并对肺压缩>30%者入院后立即予胸穿抽气治疗,胸片证实肺压缩<30%后,按相对应时间段分别进入上述三组,比较其疗效。A组:40例,吸氧流量5~6 L/min, 每次2小时, 每天3次;B组:44例,吸氧流量7~8L/min, 每次1小时, 每天2次; C组:45例,吸氧流量8~10L/min, 每次30分钟, 每天2次。结果 三组高浓度间断吸氧方法联合胸穿抽气治疗前后肺压缩程度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B、C两组在肺压缩程度、肺复张天数和住院天数上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脉搏(P 次/分)、血氧饱和度(SaO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患者的呼吸频率(R 次/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比较(根据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 面罩间断吸入7~10L/min的氧流量配合胸穿抽气治疗可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并缩短住院时间。对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患者,予以心电监护,有利监测病情,指导治疗;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宣教、心理疏导,可减少患者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加快气胸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