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036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肾动脉狭窄的高患病率[JeanWJ等.CathetCardiovascDiagn,1994,32:8(英文)]冠状动脉病变(CAD)病人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尚未很好地被论证过。本研究旨在研究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与瘤体距离对切缘状态及术后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116例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根据切缘与瘤体距离不同分为A组(瘤距1 cm)和B组(瘤距2 cm),A组63例,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术后美容效果,随访25年,观察患者的近期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中切缘阳性率为3.2%,B组患者为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美容效果优良率为73.0%,B组患者为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组患者心理、精神维度及总分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5年,观察患者的近期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中切缘阳性率为3.2%,B组患者为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美容效果优良率为73.0%,B组患者为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组患者心理、精神维度及总分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5年,A组患者2年复发率和5年复发率分别为4.8%和5.7%,B组患者分别为3.8%和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确保切缘阴性的基础上,切缘与瘤缘距离为1 cm能够在保证术后高生存率及低复发率的基础上,提供良好的美容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较为理想的瘤距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我院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128例乳头溢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溢液乳管及其分支的管腔和管壁的结构,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记录病变导管的形态特征,对可疑病例定位切除送病理检查确诊。结果128例患者中占位性病变74例,镜下诊断为乳头状瘤57例,乳头状瘤病6例,乳腺导管癌11例。手术54例。结论纤维乳管镜可以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利于提高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并且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相似文献   
5.
肖秀娣  赵远  陆莉  陈培勤  虞浩  徐雪松  武正炎 《江苏医药》2012,38(19):2308-2309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局部复发的原因,力争局部复发事件减少到最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共86例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手术病例,手术均按照统一的步骤操作,定期随访患者全身及乳房局部情况.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包括7例肿瘤>3 cm的病例),实施了保乳手术且接受定期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个月-7年.3例患者出现患侧乳房局部复发.3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带瘤生存.无死亡病例.结论 确定标本边缘无肿瘤是保乳手术降低局部复发的十分关键的步骤,外科医生应与病理科医师紧密合作.规范的后续综合治疗是降低局部复发事件的必须且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我院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128例乳头溢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溢液乳管及其分支的管腔和管壁的结构,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记录病变导管的形态特征,对可疑病例定位切除送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128例患者中占位性病变74例,镜下诊断为乳头状瘤57例,乳头状瘤病6例,乳腺导管癌11例。手术54例。结论纤维乳管镜可以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利于提高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并且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相似文献   
7.
陈培勤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76-1177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2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例,1例一侧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并且伴有卵巢癌术后状态,一侧为浸润性导管癌,余2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或导管内癌。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死亡3例,均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首发癌年龄均小于50岁。存活22例,经综合治疗后生存情况良好。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经综合治疗后,疗效与单侧乳腺癌相似,预后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分期及其生物学行为。第二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叉头转录因子M1(Forkheadboxprotein M1,FoxMl)基因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对胰腺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合成3个FoxM1siRNA,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后采用定量PCR方法筛选下调FoxM1mRNA效果最好的siRNA;然后以该siRNA转染Panc-1细胞后,分别以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FoxM1mRNA表达情况;以不同浓度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后,分别以MTT法检测吉西他滨(20nM,Gemcitabine)对各组细胞生长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Akt磷酸化情况。结果3个siRNA均明显下调FoxM1mRNA水平,以S3效果最好。MTT结果显示,Con-A+Gem组、Con—B+Gem组、siRNA(3.125nM)+GemsiRNA、siRNA(6.25nM)+Gem、siRNA(12.5nM)+Gem组抑制率分别为17.78%、17.56%、35.39%、52.81%及70.98%。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siRNA转染组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结论FoxM1基因siRNA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通过下调Akt磷酸化水平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培勤  范钰 《首都医药》2014,(22):26-27
目的:评价分析38例胰腺癌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于2011年12月2日-2013年12月23日期间,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指导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并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差异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术后对患者的一年生存率进行随访;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后测量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进而评估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外科手术后治疗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52.94%(18/34)。手术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为(42.31±7.32)分,经手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63.82±5.41)分,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的高效治疗方案仍有待人们长期的探寻认证。外科手术治疗虽然术后存活率较低,但对于胰腺癌患者仍不失为一项良好的治疗手段。同时,需要充分借助科学有效的影像学检测,提高胰腺癌早期确诊率,充分行术前评估,造福胰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