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与细胞周期素Al互作的一个EST的组成结构和蛋白质细胞定位。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获得了一个与细胞周期素Al互作的新EST,进一步获得了全长基因focal,其读码框长度为666bp,编码221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进杆状病毒AcNPV及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分别进行了表达和定位。结果:获得了表达该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和融合了EGFP的真核表达质粒。蛋白印迹试验证明该基因在昆虫Tn5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发现该基因的产物在COS-7细胞中定向于细胞核内。结论:该蛋白与cyclin A1(核蛋白)存在互作的可能性。此结果为深入研究focal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基因阳性率、了解菌株CagA蛋白的可能分型、其羧端可变区EPIYA的数目以及与临床结果之间有无关联.方法:培养分离来自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H pvlori,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检测H pylori cagA基因的状况.随机选择不同病种的cagA基因阳性(cagA~ )的PCR产物.通过转化质粒,进行cagA~ PCR产物测序,通过ExPASY-Tranlation软件获得cagA基因相应的Cag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国际标准株NCTC11637的cagA基因以及CagA蛋白序列通过搜索NCBI(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获得.结果:60株H pylori临床株中,56例为cagA~ ,阳性率达93.3%.20例测序的结果表明,CagA蛋白结构可分为2种类型,19株东亚型和1株西方型.所有19株东亚型均为Yamaoka分型的A型,所有20例菌株的EPIYA的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结论:cagA基因阳性率在不同病种之间无差异.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蛋白的一级结构,与日本、韩国菌株一样,主要为东亚型,其CagA蛋白羧端可变区EPIYA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及铝镁加混悬液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24h胆汁的影响.[方法]55例经胃内24h胆汁监测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3组.A组20例,予以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治疗4周;B组15例,予以铝镁加混悬液15mL,每天3次,治疗4周;C组20例,予以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及铝镁加混悬液15mL,每天3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腹胀、上腹痛、恶心及呕吐症状变化,并于治疗后复查胃内24h胆汁监测.[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P<0.05),但各组间症状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组患者治疗后胃内24h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减小(P<0.05),但减小幅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莫沙必利可减少胃内胆汁反流,铝镁加混悬液可结合胆酸,均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基因阳性率、了解菌株CagA蛋白的可能分型、其羧端可变区EPIYA的数目以及与临床结果之间有无关联.方法:培养分离来自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H pylori,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检测H pylori cagA基因的状况.随机选择不同病种的cagA基因阳性(cagA )的PCR产物,通过转化质粒,进行cagA PCR产物测序,通过ExPASY-Tranlation软件获得cagA基因相应的Cag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国际标准株NCTC11637的cagA基因以及CagA蛋白序列通过搜索NCBI(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获得.结果:60株H pylori临床株中,56例为cagA ,阳性率达93.3%.20例测序的结果表明,CagA蛋白结构可分为2种类型,19株东亚型和1株西方型.所有19株东亚型均为Yamaoka分型的A型,所有20例菌株的EPIYA的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结论:cagA基因阳性率在不同病种之间无差异.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蛋白的一级结构,与日本、韩国菌株一样,主要为东亚型,其CagA蛋白羧端可变区EPIYA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78例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B超/腹部增强CT及腹部增强MRI检查门脉主干或左右分支,筛选出LC伴PVT形成者(PVT组),同时将LC后无PVT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脾脏面积及厚度、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结果 LC患者中有396例(4.09%)PVT形成。PVT组中LC的病因主要有乙型肝炎、酒精性及丙型肝炎LC,PVT主要分布在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和脾静脉。按Child-Pugh进行分级,PVT组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较重(P<0.01)。PVT组合并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PVT组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50±0.23)cm和(1.25±0.34)cm,对照组为(1.38±0.23)cm和(1.06±0.29)cm。PVT组脾脏面积为(97.48±32.90)cm2,脾脏厚度为(6.09±1.21)cm;对照组分别为(81.19±29.10)cm2和(5.26±0.99)cm。PVT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占96.21%,对照组为7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后PVT形成对LC患者的临床转归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形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定植于人胃黏膜并引起不同胃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约有50%人群感染Hp,当今运用不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结果发现,其基因遗传学变异导致的生理学功能差异与致病的多样性有关[1]。1 Hp的基因组及与疾病有关的因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又称之为Caroli综合征,属于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病变常累及整个肝脏,其典型表现为先天性肝纤维化和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可伴有肾多发囊肿[1-2]。2008年1月—2012年8月,我们共收治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44岁,平均15.6岁。就诊原因:因间断发热就诊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刺激胃癌细胞AGS后,对细胞内原癌基因c-Fos和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从不同种类(胃炎,溃疡及胃癌)患者分离到的H.pylori与AGS细胞共同培养1 h,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的菌株刺激细胞后,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溃疡类菌株只促进c-Fos表达的升高,胃炎类菌株只促进c-Jun表达的升高,而胃癌菌株刺激的细胞c-Fos和c-Jun表达均无明显升高.在不同类型菌株混合刺激下,即胃炎和溃疡菌株,及胃炎、溃疡和胃癌菌株3重混合,刺激后的细胞中c-Fos和e-Jun的表达量均升高.结论:不同H.pylori刺激AGS细胞后原癌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变化有差异,多类型菌株的混合刺激下c-Fos和c-Jun的表达量同时升高.提示多种类型菌株的复合刺激可能更易促进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H pylori cagA 3'端可变区序列差异及序列的地域特征,分析差异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实验室所收集的20例CagA 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ExPASy-Translation软件推测其氨基酸序列,搜索并收集GenBank中已公布的不同地区3-6个H pyloricagA 3'端可变区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ag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可分为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东亚型和西方型两类;部分东亚型菌株表现出西方型变异.87.4%的菌株具有3个串联排列的EPIYA基序,8.2%的菌株具有4个或以LEPIYA基序.新发现1条具有区域特征的含有3个氨基酸的序列.cagA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EPIYA数目与临床结果没有相关性.结论:Hpylori cagA基因及其cagA蛋白序列具有明显多态性,可以根据Hpylori cagA 3'端可变区的主要序列差异进行地域分型,cagA 3'端可变区的EPIYA基序的数目与临床结果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体循环之间非常见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运用64排螺旋CT和三维血管成像结合电子胃镜检查,观察其门体循环之间非常见侧支循环的形成。结果 ①700例肝硬化患者中118例(16.86%)存在非常见侧支循环,依次为脾肾静脉分流、胃肾静脉分流、椎旁静脉分流、腹膜后静脉分流、胃脾分流和心膈角静脉分流。②非常见侧支循环形成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相关(P<0.01)。③与常见侧支循环形成组比较,非常见侧支循环组较少出现重度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重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大量腹水(P<0.01)。④非常见侧支循环组中肝性脑病和慢性血氨升高的发生率高于常见侧支循环组(P<0.01)。结论 ①肝硬化患者中非常见侧支循环并不"非常见";②非常见侧支循环形成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③非常见侧支循环形成可缓解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但增大了肝性脑病和慢性血氨升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