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本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疑有胆胰疾病的255例患者进行ERCP共270例次检查,同时作治疗性ERCP242例次,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提要目的探讨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开展的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全部患者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患者随诊最长时间14个月。结论PTCD并支架种植术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肺动脉高压 ( 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PH)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改变。方法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POPH组及非POP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测定POPH患者T细胞亚群及NKCDl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100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中10例合并POPH。POPH大小与Child—Pugh分级无关(P〉0.05)。两组患者丙肝肝硬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合并(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16.7%,P〈0.05)。8例病毒性肝硬化并POPH患者中,有6例患者NKCD16+CD56细胞数目降低。结论门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可伴发POPH。HCV感染、PVT以及NKCDl6+CD56降低在POPH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网篮取石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胆囊切除术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EST切开取石和鼻胆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患者153例获成功,5例手术失败,入院时症状如黄疸、发热、上腹胀痛不适等均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85例,活动性出血2例,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16例,胆管炎5例,无一例胆漏及死亡患者。结论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总管结石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见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HP感染患者药物敏感分析。方法取1038例胃病患者(浅表性胃炎695例,萎缩性胃炎20例,消化性溃疡274例,残胃炎24例,胃癌25例)胃黏膜活组织行采用HP培养及鉴定,对HP菌株采用抗菌药物药敏试纸片琼脂扩散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38例患者中有328例感染HP,胃癌、消化性溃疡、残胃炎、慢性胃炎HP阳性率分别为44.0%、40.5%、33.3%、27.7%。328例HP阳性患者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及甲硝脞耐药率分别为2.1%、2.7%、26.8%、26.5%、98.5%。结论HP感染是多种胃病的致病因素,对HP感染患者首选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治疗,呋喃唑酮与克拉霉素不作首选,甲硝唑普遍耐药,不宜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肝损伤后小鼠血清和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IL—18与肝损伤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构建实验动物模型,将8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ml/只,实验组注射等体积的ConA(20mg/kg)。经上述处理后4h取血并切下适量肝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血清IL-1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肝匀浆中的IL-18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IL—18、ALT和肝组织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IL—18均与血清AIJT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组肝组织IL—18与血清IL—18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L—18与ConA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密切关系,提示动态检测1L-18可作为肝损伤严重程度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胆系疾病内镜下诊治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推广和应用.作者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系疾病诊治同时经胆管插管抽取胆汁并对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探讨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菌群分布情况以及胆汁细菌阳性率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不同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118例患者分为3组:A组服用PPI 2~3个月后停服,B组应用PPI>12个月并拟继续应用,C组同时应用PPI及胃黏膜保护剂,疗程同B组.比较3组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高低.结果:A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33.0%(10/30),B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8.0%(4/53),C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6.0%(2/35),B组及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1),而B组患者与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I干预疗程(<3个月)不能减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长期干预治疗(疗程>1年)可明显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及再出血的发生率.是否合用胃黏膜保护剂对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观察其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周肝功能变化、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并与同期46例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ERCP组取石成功率为879%(51/58),并发症发生率为8.6%(5/58),黄疸消退时间为(7.2±1.5)d、住院时间为(9.2±2.6)d,而传统手术组分别为89.1%(41/46)、8.7%(4/46)、(14.3±2.9)d、(15.0±37)d。两组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RCP组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1),治疗后1周血TBIL和DBIL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较传统的外科手术取石引流能减轻创伤、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CP对不明原因的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体外超声检查发现有胆总管扩张、但病因诊断有困难的患者,其中临床上伴有黄疸33例,不伴有黄疸17例,进一步行CT、ERCP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的病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伴黄疸的胆管扩张的病因主要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段癌、壶腹部癌、胰腺癌、肝内胆管乳头状瘤、胆总管隔膜症、Mirrizi综合征等。不伴有黄疸的胆管扩张的病因主要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下段炎、慢性胰腺炎、胆总管下段腺瘤等。结论ERCP可清晰地观察乳头周围及整个胆管树形态,对不明原因的胆总管扩张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